其国之矿产、木材、人力,便可由我大楚予取予求,以最低之成本,源源不断运回本土,化为帝国之钢筋铁骨!”
李才的回答,充满了工业时代的冰冷与高效。
他的眼中,没有邦交,没有民众。
只有铁路、矿山和冰冷的数字。
最后,轮到了齐松。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这位新科状元的身上。
齐松上前一步,躬身道:“启禀陛下,榜眼与探花之策,皆为强国之术。然臣出身农家,所见所思,或有不同。”
他抬起头,迎着赵锋的目光。
“臣以为,王道,方为长久之计。”
“昔日辽东苦寒,百姓食不果腹。陛下修水泥路,开科举,辽东遂安。此乃王道。”
“臣若为封疆大吏,当先兴教化。于藩属之地,广开学堂,授我汉家文字,诵我诸子经典。使其知礼仪,明廉耻。”
“再兴农事。遣我大楚农官,教其耕种之法,兴修水利。使其仓廪实,衣食足。”
“待其民心归附,文化认同。则其国之民,与我大楚之民何异?其国之土,与我大楚之土何异?”
“到那时,何须掠夺?天下财富,自会向文明之地汇聚。”“其国之人,亦会以身为大楚之藩属为荣。”“此,方为源源不绝,万世不移之基业!”
齐松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
与前两者的冰冷和精明不同。
他的话语中,带着一种近乎天真的理想主义。
却又蕴含着一种最深沉的,文明的自信!
赵锋听完三人的回答,脸上依旧没有任何表情。
他只是静静地看着他们,看了很久。
久到三人都开始有些不安。
“朕,知道了。”
赵锋终于开口,声音平静。
“退下吧。”
三人躬身行礼,怀着满腹的疑惑,退出了大殿。
他们不明白,陛下究竟认可了谁的答案。
……
夜,已深。
偏殿之内,灯火通明。
赵锋依旧站在那幅世界地图前,只是身旁多了几道身影。
李伯智、夏侯昱、方鼎。
三位帝国重臣,皆在左右。
地上,铺满了上百份考生的策论答卷。
“今日殿试,你们都看了。说说吧。”
赵锋的声音有些疲惫。
夏侯昱第一个开口,脸上带着一丝兴奋。
“陛下,榜眼李才,探花诸葛辉,皆是栋梁之才!其策狠辣,直指要害,正是我大楚开拓四海所需的利刃!”
他顿了顿,瞥了一眼齐松的答卷。
“至于那状元齐松……所言王道教化,未免过于迂腐。”“对付蛮夷,当用霹雳手段,方显菩萨心肠。若一味怀柔,恐养虎为患。”
一旁的方鼎却摇了摇头。
这位前朝大儒,如今已是大楚礼部尚书,负责教化万民。
“夏侯大人此言差矣。兵者,凶器也,不得已而用之。”“状元齐松之策,看似缓慢,实则乃固本培元之大道。”“以文明征服,远胜于以武力征服。此乃圣人之言。”
李伯智没有说话,只是看着赵锋,
第69章 按需分配!-->>(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