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粮粉;给妻子买血糖仪试纸 50 元(药店会员日有折扣);进艾草贴:跟厂家砍价,争取每盒降 1 元;拒绝保健品厂商,不能害老人”。那天上午,我看见他在给老人讲课时,声音越来越哑,却还坚持站着讲,有老人让他坐着讲,他却说 “站着讲清楚,你们能看清穴位”,讲完后,他赶紧喝口菊花茶,又给老人发自己打印的控糖食谱,每张食谱上都手写着 “有问题随时找我”。这种 “对老人真诚到极致,对自己苛刻到底” 的坚持,曾让我坐在便利店柜台后鼻尖发酸:原来有人把 “养生讲堂” 当成战场,每一次讲课都是与初心的坚守,每一次拒绝都是对良心的承担,那些沾着艾草汁的唐装背后,藏着比银发群体更沉重的 “信任担当”。
后颈的麻意袭来时,我正靠在便利店玻璃门上打盹,梦里全是他教老人按摩的笑声与艾草包的清香。晨光透过讲堂的窗户照进来,在他的老人需求清单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极了他写在上面的需求标注。
二、养生手册旁的荆棘与掌心的温度
再次醒来时,膝盖传来一阵刺痛。我猛地坐起身,发现自己坐在赵建国的讲堂讲台旁,手里还攥着那本养生手册,手机在裤兜里震动不停 —— 早上 6 点,妻子发来的紧急消息:“建国,今天血糖空腹 8.5,试纸只剩最后一张了,你记得买”;还有李奶奶发来的消息:“赵老师,我今天有点感冒,想让你帮我测测血压,能早点来吗?”
窗外天刚亮,小区里只有清洁工在扫地,冷风吹过讲堂,带着艾草的清香。我这才惊觉,自己变成了赵建国。
摸向膝盖,昨天讲课的静脉曲张还在疼,一按就钻心地疼;左手的粗瓷杯倒在讲台上,菊花茶洒了点在养生手册上;唐装内袋里,妻子的紧急联系人纸条硌着胸口,纸页边缘磨得发亮。讲堂抽屉里,压着三份 “生存难题”:工作的 “服务清单”,红色标注 “8 点:给李奶奶测血压;9 点:控糖讲座(准备黑板板书);14 点:教 20 人做艾草包;16 点:送杂粮粉给王奶奶”;家庭的 “待办清单”,“买血糖仪试纸 50 元;给妻子做控糖午餐(杂粮粥 + 清炒菠菜);每两小时提醒妻子测血糖”;经营的 “压力线索”,“房租还差 2200 元;艾草贴要进货,需 1800 元;拒绝保健品厂商,利润减少”;身体的 “警报信号”,“静脉曲张加重,讲课别超过 1 小时;嗓子哑,备润喉糖”。
我摸向唐装口袋里的零钱,昨天卖艾草贴赚了 50 元,给妻子买了盒感冒药花了 20 元,还剩 30 元 —— 买血糖仪试纸要 50 元,还差 20 元,只能先刷信用卡,杂粮粉还要给王奶奶送过去,她儿子不在身边,腿脚不便,不能耽误。
早上 7 点半,我准时打开讲堂门。刚把黑板擦干净,李奶奶就拄着拐杖来了,她裹着厚外套,脸色有点苍白,我赶紧拿出血压计,帮她测血压:“李奶奶,您血压 150/90,有点高,是不是没休息好?我教您个安神穴位,您回家按按”,我蹲下来,给她指手腕上的内关穴,膝盖疼得直咧嘴,却没敢表现出来 —— 怕她担心。李奶奶笑着说 “谢谢你啊赵老师,有你在,我们这些老人都安心”,我心里暖暖的,忘了膝盖的疼。
早上 8 点半,我开始准备控糖讲座的板书。把 “糖尿病饮食三原则” 写在黑板上,字写得很大,怕老人看不清,还特意画了杂粮、蔬菜的简笔画,方便老人理解。刚写完,就收到妻子的消息:“我测了血糖,8.2,还行,你别担心”,我回复 “记得每两小时测一次,我中午回家给你做饭”,心里松了口气。
早上 9 点,讲座开始。老人们坐满了讲堂,我站在讲台上,边讲边互动:“张爷爷,您平时爱吃的红烧肉,每周只能吃一次,要搭配芹菜、冬瓜,这样能降血脂”,张爷爷点点头:“知道了赵老师,我听你的”。讲了半小时,嗓子开始发哑,我喝口菊花茶,继续讲,膝盖疼得越来越厉害,只能偶尔扶着黑板休息,老人们说 “赵老师,你坐着讲吧,我们能听清”,我却笑着说 “站着讲清楚,你们能看清我示范”。
中午 12 点,讲座结束后,我赶紧收拾东西往家跑。给妻子做了杂粮粥和清炒菠菜,看着她吃完,又帮她测血糖:“7.5,控制得不错,继续加油”,妻子笑着说 “都是你的功劳,要是没有你,我这血糖都不知道该怎么控制”,我却愧疚 —— 没能多陪她,还要让她担心讲堂的事。
下午 2 点,我回到讲堂,开始教老人做艾草包。老人们围坐在桌子旁,我手把手教,帮视力不好的王奶奶捏艾草,站了 3 小时,膝盖疼得厉害,只能偶尔坐在椅子上歇会儿。有老人说 “赵老师,你歇会儿,我们自己试试”,我却笑着说 “没事,我教你们,做得更规整,贴在身上更舒服”。
下午
江城穿越之艾草香里的守护-->>(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