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江城穿越之前台后的星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空吃午饭,我从抽屉里拿出自考真题册,边啃凉掉的三明治边刷题,刚刷了 10 道,快递员就送来 20 件快递,我只能放下题,把快递按部门分类,用马克笔标注 “急件”,等整理完,午休时间已经过了一半,我赶紧拿起题册继续刷,却发现眼睛干涩得厉害,只能滴两滴眼药水,继续做题 —— 怕明天模考又不及格。

    下午 2 点,合作方谈完合作离开,我去收拾 2 号会议室,发现桌子上落了份重要合同,赶紧拿起合同往运营办公室跑,运营接过合同,松了口气:“幸好你发现了,这份合同要是丢了,合作就黄了,小晓你真细心!” 我笑着说 “应该的”,心里却在可惜 —— 少刷了 5 道题。

    傍晚 6 点半,下班前我核对待办清单,确认所有任务都完成,才拿出自考重点笔记背知识点,后颈的疼痛让我抬不起头,只能从抽屉里拿出颈椎贴,贴在脖子上,继续背 “直播运营的三大渠道:短视频引流、私域转化、直播互动……”。

    晚上 8 点,我回到合租屋,煮了碗清汤面条,边吃边做自考模考,却因为太困,错了 8 道题,看着屏幕上的 “62 分”,我忍不住哭了 —— 离及格线还差 3 分,明天正式模考要是还不及格,转岗的希望就更渺茫了。可我还是擦干眼泪,重新看错题解析,把知识点记在笔记本上,心里想着 “再坚持一下,说不定下次就过了”。

    晚上 10 点,我在自考群里问 “直播运营渠道怎么区分”,却有人回复 “一个前台还学运营,每天不就是登记访客、送送东西吗?别白费力气了”“转岗运营?你连直播流程都不懂,怎么转?做梦呢”。那些话像针一样扎在心上,我攥着手机,指节发白 —— 我今天忙了 14 小时,修打印机、送文件、整理快递,还挤出时间刷题,却被说 “白费力气”“做梦”。

    这时 3 号直播间主播发来消息:“小晓,今天彩排很顺利,多亏了你准时送的脚本,我跟运营说了你的情况,她说下次有运营助理的活,让你跟着学,对你转岗有帮助”,我看着消息,眼泪又掉了下来,这次却是感动的 —— 至少有人认可我的努力,再累也值得。

    后颈的麻意袭来时,我正把自考笔记放在枕头边,旁边摆着明天要带的访客登记表。月光透过合租屋的窗户照进来,照亮了桌上的凉面条,枸杞水还剩半杯,泛着温柔的光。我突然明白,自己握的不只是登记表,是对工作的责任,是对未来的希望;记的不只是待办,是积累的经验,是成长的脚步 —— 哪怕后颈再疼、再被误解,只要能离转岗目标近一点,一切都值得。

    三、前台外的暖阳

    再次醒来时,身上还带着淡淡的打印机墨粉味。我摸向后颈,没有颈椎劳损的刺痛,只有咖啡店柜台边缘蹭的小划痕。手机在裤兜里震动,是直播平台的群消息:“林晓雨同志被评为‘月度优秀员工’!奖励 1000 元,运营部有空缺,经考核,林晓雨可转岗运营助理,下周开始交接工作!”

    跑到直播平台前台,看见林晓雨穿着那件黑色职业套装,胸前别着 “优秀员工” 的徽章,正在跟运营学习整理直播数据报表。她的妈妈也来了,手里拿着刚炖的鸡汤:“晓雨,妈就知道你能行,快喝点鸡汤补补身体”;3 号直播间主播走过来,手里拿着本《直播运营实战手册》:“小晓,这本书送你,对你转岗有帮助,以后我们就是同事啦”;运营经理也来了,手里拿着份运营助理的工作清单:“晓雨,下周开始跟着我,好好学,你很有潜力”。

    我(咖啡店店员)也走过去,手里拿着杯热美式:“晓雨,恭喜你转岗!这杯咖啡我请你,以后常来我们店喝咖啡啊”。林晓雨接过咖啡,笑着说 “谢谢大家,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没想到能得到这么多人的帮助,以后我会继续努力,学好运营知识”。

    她的指尖不再沾着打印机墨粉,指甲修剪得整整齐齐,眼神里满是自信与从容 —— 那件白色衬衫被她叠好放在工位抽屉里,旁边摆着自考真题册;颈椎贴也换成了新的,她说 “现在不用总低头登记了,颈椎好多了”。

    风卷着咖啡店的塑料袋,哗啦啦地响,像在应和直播平台的笑声。我咬了口热乎的三明治,突然明白林晓雨登记表里的秘密 —— 那些冷掉的三明治、贴满颈椎贴的后颈、没拆封的职业套装,不是 “狼狈的证明”,是她把对工作的认真,融进了每一次登记里,把对梦想的坚持,藏在了每一次刷题中。就像那杯泡着枸杞的玻璃杯,看似普通,却藏着她对成长的渴望;就像自考笔记里的知识点,看似琐碎,却给了她坚持下去的勇气。

    明天我还要来咖啡店上班,林晓雨昨天说 “转岗后想组织次前台与运营的沟通会,让更多像她一样的职场新人有学习机会”。顺便问问她,转岗后的工作适应得怎么样,自考模考有没有及格,我也想听听,那个终于实现转岗目标的前台,笑着说起这些时的声音到底有多甜。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