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气,赶紧给张叔发消息:“张叔,师傅快到了,我活动结束就过去”。
下午 4 点,活动结束后,我赶紧赶到张叔家,维修师傅正在修漏水。我全程盯着,怕师傅偷工减料,时不时问:“这里会不会还漏?要不要多涂层防水?” 师傅笑着说 “陈主任,你放心,修完肯定不会漏了”。傍晚 6 点,漏水终于修好,张叔握着我的手说 “谢谢你,陈主任,要是没有你,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笑着说 “应该的,您以后有问题随时找我”,转身却发现小腿疼得站不稳,只能靠在墙上缓了 5 分钟。
晚上 7 点,我终于有空给女儿打电话,却没人接。这时丈夫发来消息:“台风过去了,我安全了,货车有点损坏,要修几天才能回家,你跟女儿说一声”,我回复 “安全就好,别太累,我会跟女儿说的”,挂了消息,眼泪差点掉下来 —— 家里的事我一点都帮不上,只能靠丈夫自己扛。
晚上 9 点,我还在社区办公室整理居民档案,听见窗外有人议论:“社区干部就是闲差事,天天坐办公室喝茶,什么事都不办,张叔家漏水一周了才修好”“她帮老人垫付医药费,说不定是装的,想博名声,不然怎么总上社区宣传”。那些话像针一样扎在心上,我攥着档案夹,指节发白 —— 我今天忙了 13 小时,跑了 5 栋楼,垫付了 50 元药费,却被说 “闲差事”“装样子”。
这时手机弹出王奶奶的消息:“小陈,我刚量了血压,130/80,正常了,谢谢你给我买的药,钱我明天给你送过去”,还有张叔发来的消息:“陈主任,刚看了下,不漏水了,谢谢你一直盯着”。我看着消息,心里暖烘烘的 —— 至少居民懂我的付出,再累也值得。
后颈的麻意袭来时,我正把女儿的课程表放在枕头边,旁边摆着明天要处理的民生清单。月光透过社区办公室的窗户照进来,照亮了桌上的保温杯,枸杞在水里慢慢舒展,像极了那些被妥善解决的民生小事。我突然明白,自己握的不只是记事本,是居民的信任,是家人的希望;记的不只是需求,是对责任的坚守,是对生活的担当 —— 哪怕小腿再疼、再被误解,只要能让居民住得安心,让家人放心,一切都值得。
三、记事本外的暖阳
再次醒来时,身上还带着淡淡的墨水味。我摸向小腿,没有静脉曲张的刺痛,只有便利店柜台边缘蹭的小划痕。手机在裤兜里震动,是社区的群消息:“陈主任火了!有人拍了她暴雨夜送孩子去医院、帮老人买药用的视频,现在网上都叫她‘民生守护者’,街道办给她发了‘优秀社区干部’证书,还申请了专项维修基金,以后居民有困难不用她垫付了!”
跑到社区办公室,看见陈芳穿着那件米白色连衣裙,胸前别着 “优秀社区干部” 的徽章,正在给居民分发政策宣传册。她的女儿坐在旁边,手里拿着模考成绩单:“妈,我模考考了全班第五,老师说能上重点大学!”;丈夫也来了,手里拿着件新的藏蓝制服:“你原来的制服旧了,给你买了件新的,以后别总穿得那么累”;王奶奶和张叔也来了,王奶奶手里提着刚蒸的包子:“小陈,这是我自己蒸的,你尝尝”,张叔手里拿着面锦旗:“陈主任,谢谢你帮我解决漏水问题,这锦旗你收下”。
街道办的领导走过来,手里拿着份文件:“陈芳同志,这是社区专项维修基金的批复,以后居民有维修需求,不用再自己垫付了,你也能轻松点”。陈芳接过文件,笑着说 “谢谢大家,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能让居民住得安心,让家人过得好,我就很满足了”。
“老板,买瓶矿泉水!” 陈芳看见我,笑着挥挥手。她的指尖不再沾着墨水渍,指甲修剪得整整齐齐,眼神里满是自信与从容 —— 那件藏蓝色制服被她叠好放在衣柜里,旁边摆着女儿的模考成绩单;小腿上的静脉曲张也好了很多,她说 “现在社区配了电动车,不用总爬楼梯了”。
风卷着便利店的塑料袋,哗啦啦地响,像在应和社区的笑声。我咬了口热乎的包子,突然明白陈芳记事本里的秘密 —— 那些冷掉的盒饭、贴满胶布的保温杯、没拆封的连衣裙,不是 “狼狈的证明”,是她把对居民的责任,融进了每一次记录里,把对家人的爱,藏在了每一次坚持中。就像那杯泡着枸杞的保温杯,看似普通,却藏着她对工作的热爱;就像女儿的模考成绩单,看似微小,却给了她坚持下去的勇气。
明天我还要来便利店上班,陈芳昨天说 “想在社区设个‘便民服务角’,放些常用药和工具,方便居民应急,再组织志愿者帮独居老人打扫卫生”。顺便问问她,女儿的高考准备得怎么样,丈夫的货车修好了没有,我也想听听,那个终于能轻松点的社区干部,笑着说起这些时的声音到底有多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