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把男主帮女主捡简历的细节补完整:男主蹲下来捡简历时,女主看到他左手虎口有块旧疤,男主笑着说 “以前在工厂打工时弄的”—— 为后续男主 “从工厂转行做 HR” 的职场线埋下伏笔。修改时,我反复读了 5 遍,确保细节真实,怕读者觉得剧情悬浮,也怕不符合平台 “都市真实感” 的推荐标准。
深夜 11 点,平台后台突然弹出消息:“你的章节《雨中撑伞》新增收藏 25 个,当前收藏 503,达标推荐位考核!” 我激动得跳起来,赶紧截图发给编辑,编辑回复 “不错,下季度推荐位保住了”。这时手机又弹出读者小夏的消息,还附了张截图:“大大,我把你的故事分享到朋友圈,好多朋友都收藏了!你看,终于破 500 了!” 我看着截图,眼泪掉在键盘上 —— 原来我的努力有人看见,那些熬夜的辛苦都值了。
凌晨 1 点,我还在看热销小说学习职场线写法,想让后续剧情更精彩,却发现自己越看越焦虑 —— 别人的小说日更万字,收藏过万,自己却连 500 粉都刚够,偏头痛又发作了,只能摸出褪黑素吃了两片。刚想睡觉,就听见隔壁邻居议论:“隔壁那个小伙子天天在家敲键盘,也不上班,肯定是没工作,在家啃老”“写小说能赚几个钱?我看他就是空想家,浪费时间”。
那些话像针一样扎在心上,我攥着读者小夏的留言纸条,指节发白 —— 我今天写了 6000 字,熬了 16 小时,赚了 325 元,却被说 “没工作”“空想家”。这时手机弹出新的读者留言:“大大,‘雨中撑伞’太好哭了!我去年失业时也在雨中哭过,你的故事让我觉得不孤单”,我看着留言,心里暖烘烘的 —— 至少有人懂我的故事,再累也值得。
后颈的麻意袭来时,我正把母亲的药盒照片设成电脑屏保,旁边放着读者的鼓励截图。月光透过出租屋的窗户照进来,照亮了小小的房间,键盘上的咖啡渍泛着温柔的光。我突然明白,自己握的不只是键盘,是读者的共鸣,是母亲的希望;敲的不只是文字,是对生活的坚持,是对热爱的守护 —— 哪怕偏头痛再疼、再被误解,只要能让读者感受到温暖,让母亲安心,一切都值得。
三、键盘外的暖阳
再次醒来时,身上还带着淡淡的咖啡味。我摸向太阳穴,没有偏头痛的刺痛,只有便利店柜台边缘蹭的小划痕。手机在裤兜里震动,是网文平台的群消息:“林舟火了!《出租屋里的星光》‘雨中撑伞’章节登上平台热搜,收藏破万,平台给了首页推荐,还有出版社联系他出书!”
跑到出租屋,看见林舟穿着那件没拆封的白色衬衫,胸前别着 “新锐作者” 的徽章,正在电脑前回复读者留言。他的母亲坐在旁边,手里拿着新的降压药:“小舟,现在药也够吃了,你别总熬夜,妈给你炖了鸡汤”;读者小夏也来了,手里拿着本笔记本:“大大,我是小夏!你的故事给了我勇气,我现在找到工作了,想跟你合张影”;平台编辑也来了,手里拿着份出版合同:“林舟,这是出书合同,你的故事太真实了,肯定能帮到更多人”。
便利店的我(原视角的 “你”)也走过去,手里提着速溶咖啡:“林舟,恭喜你!这咖啡你拿着,以后不用再熬夜喝速溶了,我请你喝现磨的”。林舟接过咖啡,笑着说 “谢谢大家,我只是写了自己的真实经历,没想到能帮到这么多人,以后我会继续写更多温暖的故事”。
“店员,来个包子!” 林舟看见我,笑着挥挥手。他的指尖不再沾着咖啡渍,指甲修剪得整整齐齐,眼神里满是自信与从容 —— 那件灰色连帽衫被他叠好放在衣柜里,旁边摆着读者的留言合集;出租屋的空调也修好了,小桌上放着母亲炖的鸡汤,香气扑鼻。
风卷着便利店的塑料袋,哗啦啦地响,像在应和出租屋的笑声。我咬了口热乎的包子,突然明白林舟键盘里的秘密 —— 那些冷掉的面包、沾着咖啡渍的手指、没拆封的白衬衫,不是 “狼狈的证明”,是他把对读者的温柔,融进了每一个文字里,把对母亲的爱,藏在了每一次坚持中。就像那杯泡着速溶的马克杯,看似普通,却藏着他对写作的热爱;就像读者小夏的留言,看似微小,却给了他坚持下去的勇气。
明天我还要来便利店上班,林舟昨天说 “想写个关于便利店店员的故事,把你也写进书里,让更多人看到普通人的温暖”。顺便问问他,出书的进度怎么样,母亲的血压控制得好不好,我也想听听,那个终于靠文字发光的新手作者,笑着说起这些时的声音到底有多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