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江城穿越之刨子下的匠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沾到雨水,疼得我直咧嘴,只能用创可贴重新包好,继续干活。

    傍晚 6 点,其他工人都下班了,我还在工地赶吊顶封板。天色越来越暗,我打开应急灯,继续干活,腰椎疼得实在受不了,就靠在墙上歇 5 分钟,再接着干 —— 怕明天验收不过,拿不到工钱,还不上邻居的钱。晚上 8 点,终于完成吊顶封板,我坐在地上算账:今天完成吊顶和衣柜的活,能赚 600 元,加上昨天剩的 380 元,一共 980 元,还差 320 元,只能跟工头预支。

    晚上 9 点,工头来工地检查,看到完工的吊顶和衣柜,满意地说:“建峰,活干得不错,李哥肯定满意,这是预支给你的 500 元工钱”。我接过钱,心里松了口气,赶紧给妻子发消息:“钱凑够了,你把借邻居的钱还了,别让人家着急”,妻子回复 “好,你早点回家,我给你留了热汤”。

    晚上 10 点,我收拾好工具准备回家,却听见路过的人议论:“这木匠看着挺轻松,天天刨刨木头就赚钱,还能提前完工,肯定偷工减料了”“就是,我家装修时,木匠也这样,表面看着好,住了半年吊顶就裂了,都是坑人的”。那些话像针一样扎在心上,我攥着工具包,指节发白 —— 我今天忙了 14 小时,冒雨买工具,腰椎疼得直不起身,却被说 “轻松”“偷工减料”。

    这时王姐发来消息,还附了张衣柜的照片:“建峰,衣柜打得太好看了,我邻居看到也想找你做,我把你推荐给她了,你有空联系她”。我看着照片,衣柜的柜门光滑平整,缝隙小得几乎看不见,心里暖烘烘的 —— 至少有人懂我的辛苦,再累也值得。

    后颈的麻意袭来时,我正坐在自家门口,手里拿着给子女买的零食,旁边放着刚领的工钱。妻子走过来,帮我揉着腰椎:“你辛苦了,快进屋喝热汤,子女都睡着了,还在等你回来”,我笑着说 “不辛苦,只要你们好好的,我就开心”。我突然明白,自己握的不只是刨子,是业主的信任,是子女的希望;刨的不只是木头,是生活的困难,是对未来的坚持 —— 哪怕腰椎再疼、手指再伤,只要能让业主住得安心,让子女过得开心,一切都值得。

    三、刨子外的暖阳

    再次醒来时,身上还带着淡淡的木屑味。我摸向腰椎,没有突出的刺痛,只有建材配送车边缘蹭的小划痕。手机在裤兜里震动,是装修团队的群消息:“吴建峰火了!李哥和王姐把他的施工视频发网上,大家都夸他手艺好、实在,现在好多业主都指定找他做木工,工头给你涨了工钱,还帮你申请了工具补贴!”

    跑到工地,看见吴建峰穿着那件格子衬衫,胸前别着 “匠心木匠” 的徽章,正在给新业主讲解衣柜设计。他的妻子站在旁边,手里拿着新的保温杯:“旧的保温杯坏了,给你买了个新的,泡胖大海方便”;子女也来了,女儿手里拿着研学活动的照片:“爸爸,你看我在研学活动拍的照片,老师还夸我呢”,儿子抱着个小书桌:“爸爸,这是你用剩下的板材做的书桌,我好喜欢”;李哥和王姐也来了,李哥手里拿着个锦旗:“建峰,这是给你的,谢谢你把我家吊顶做得这么好”,王姐手里拿着套新工具:“这是我给你买的新刨子和砂纸,你之前的工具都旧了”。

    工头走过来,手里拿着个荣誉证书:“吴建峰,这是‘优秀木工’证书,你实至名归!团队给你涨了 20% 的工钱,以后不用再加班赶工期了,还能帮你报销工具费”。吴建峰接过证书,笑着说 “谢谢大家,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能靠手艺让业主住得安心,让家人过得好,我就很满足了”。

    “师傅,送板材呢?” 吴建峰看见我,笑着挥挥手。他的指尖不再沾着木屑,指甲修剪得整整齐齐,眼神里满是自信与从容。“现在我有新的工具了,” 他指着旁边的工具箱,“工头也涨了工钱,不用再加班赶工期,能按时接子女放学,也能穿妻子买的格子衬衫了”。

    风卷着工地的塑料袋,哗啦啦地响,像在应和工地的笑声。我咬了口热乎的包子,突然明白吴建峰刨子里的秘密 —— 那些冷掉的盒饭、贴满创可贴的手指、没拆封的格子衬衫,不是 “狼狈的证明”,是他把对业主的用心,融进了每一次刨木里,把对家人的爱,藏在了每一次坚持中。就像那杯泡着胖大海的保温杯,看似普通,却藏着他对职业的热爱;就像子女的课程表,看似微小,却给了他坚持下去的勇气。

    明天我还要来送建材,吴建峰昨天说 “想带带新来的小工,把手艺传下去,让更多人能靠手艺吃饭”。顺便问问他,女儿的研学活动有没有学到新知识,儿子的小书桌用得好不好,我也想听听,那个终于能轻松点的木匠,笑着说起这些时的声音到底有多甜。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