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江城穿越之方向盘上的责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跑 21:00 的末班车”。我心里一紧 —— 答应女儿今晚陪她对答案,又要食言了。只能给妻子发消息:“今晚替跑末班车,让女儿先复习,我回来给她煮鸡汤”。妻子回复:“你别太累,腰不好就多歇会儿,鸡汤我来煮”。

    晚班车收班时,已经 21:30。我检查车厢时,发现后排座位上有个蓝色书包 —— 里面装着初中课本和作业本,扉页写着 “李明,市三中初二(1)班”。我赶紧联系调度室,查到李明妈妈的电话,等她来取书包时,已经 22:00。李明妈妈握着我的手说:“太谢谢你了,孩子明天还要上学,丢了书包可怎么办!” 我笑着说 “应该的”,心里却满是愧疚 —— 女儿肯定还在等我回家,复习资料还没给她。

    深夜 23 点,我终于回到家。女儿已经趴在书桌上睡着了,旁边放着模考试卷,上面写着 “爸爸,我这次数学考了 85 分,比上次进步 10 分”。妻子端来热鸡汤:“你肯定没吃饭,快喝点汤,腰还疼吗?我给你贴了新膏药”。我喝着鸡汤,看着试卷,眼泪差点掉下来 —— 女儿进步了,我却没陪她对答案,连句鼓励的话都没说。

    这时手机弹出李明妈妈的消息:“马师傅,谢谢你帮孩子找回书包,明天我让孩子给你送锦旗!你真是个负责任的好司机”。我看着消息,心里暖烘烘的 —— 至少有人懂我的辛苦,再累也值得。手机还弹出公交集团的消息:“马卫国本月安全行驶 3200 公里,准点率 98%,评为‘月度安全标兵’”。我笑着把消息给妻子看,她也笑了:“你看,你的坚持没白费”。

    后颈的麻意袭来时,我正把女儿的试卷放进文件夹,旁边摆着那本没拆封的复习资料。窗外的月光很亮,照亮了小小的客厅,妻子在旁边收拾碗筷,像给这个疲惫的夜晚,裹上了一层温暖的壳。我突然明白,自己握的不只是方向盘,是乘客的平安,是家庭的责任;跑的不只是公交路线,是对承诺的坚守,是对生活的热爱 —— 哪怕腰再疼、再累,只要能让乘客平安到家,让家人安心,一切都值得。

    三、方向盘外的暖阳

    再次醒来时,身上还带着淡淡的柴油味。我摸向腰眼,没有久坐的刺痛,只有补货推车边缘蹭的小划痕。手机在裤兜里震动,是公交场站的群消息:“马卫国火了!有人拍了他帮张大爷拎菜、替班找书包的视频,现在网上都叫他‘102 路守护神’,公交集团给他涨了工资,还批了一周带薪假!”

    跑到 102 路场站,看见马卫国穿着崭新的公交制服,胸前别着 “年度安全模范” 的徽章,正在给新入职的司机演示方向盘操作:“握方向盘要稳,刹车要慢,遇到老人小孩要多等会儿,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他的妻子和女儿也来了,女儿手里拿着锦旗,上面写着 “102 路守护神,百姓贴心人”;妻子手里拿着那件灰色运动服:“这衣服你终于能穿了,周末咱们去爬狼山,放松下腰”;张大爷也来了,手里拎着袋自家种的青菜:“马师傅,谢谢你总照顾我,这青菜你一定要收下”。

    公交集团的领导走过来,手里拿着个荣誉证书:“马卫国同志,这是‘城市摆渡人’证书,你实至名归!集团给你涨了底薪,还帮你申请了腰椎康复补贴,以后不用再硬扛了”。马卫国接过证书,笑着说:“谢谢领导,也谢谢大家,是乘客的信任和家人的支持,我才能做好这份工作。以后我会继续开好 102 路,守护每一位乘客的平安”。

    “小伙子,补货呢?” 马卫国看见我,笑着挥挥手。他的指尖不再沾着清洁剂,指甲修剪得整整齐齐,眼神里满是自信与从容。“现在场站加了人手,” 他指着新到的公交车,“不用再总替班了,能多陪女儿复习,也能陪妻子去爬山了”。

    风卷着便利店的塑料袋,哗啦啦地响,像在应和场站的笑声。我咬了口热乎的包子,突然明白马卫国方向盘里的秘密 —— 那些冷掉的馒头、卷边的膏药、晚归的夜晚,不是 “狼狈的证明”,是他把对乘客的责任,融进了每一次刹车里,把对家人的爱,藏在了每一次坚持中。就像那杯泡着绿茶的保温杯,看似普通,却藏着他对工作的热爱;就像女儿的模考试卷,看似微小,却给了他坚持下去的力量。

    明天我还要来场站补货,马卫国昨天说 “想在 102 路公交车上设个‘便民角’,放些晕车药、创可贴和雨伞,方便乘客应急”。顺便问问他,陪女儿爬山时有没有看到山顶的风景,女儿模考进步后有没有奖励她草莓,我也想听听,那个终于能歇口气的公交司机,笑着说起这些时的声音到底有多甜。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