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多个居民吃饭,不能断粮。操作台上摆着三份 “生存难题”:儿媳的化疗缴费单,红色印章 “逾期影响治疗” 刺得人眼疼;改过的食材清单,“五花肉” 划掉改成 “后腿肉”,“排骨” 改成 “腔骨”,最后一行写着 “玉米粥少放糖,省点糖钱”;还有张皱巴巴的盈利单,昨天赚的 86 元叠在上面,连买两天的青菜都勉强。
墙上的老伴遗照蒙着层灰,他生前是食堂的帮工,照片里的他穿着蓝色工装,正帮着端菜,笑得很实在。他总说 “咱们做食堂,要让大家吃得像家里一样”,现在货架上还留着他腌的咸菜罐,标签上写着 “给李阿婆留的”,字迹已经褪色。我摸向收银盒,里面只有几张零钱,最大的是张 50 元,是昨天张叔硬塞的,说 “您别总吃亏”。
凌晨 4 点,我提着菜篮去菜市场。摊主们都认识我,看见我就喊 “慧兰,今天要什么?萝卜刚到的,新鲜”。我蹲下来挑萝卜,想着李阿婆要吃的萝卜丝丸子,得选水分足的才好吃。刚挑了半袋,手机又响了,是儿子发来的:“妈,儿媳的化疗费还缺 2000 元,我再去打份零工”。我握着手机,手指发抖,把挑好的萝卜又减了一半 —— 能省一点是一点。
早上 7 点,食堂开门。第一个来的是李阿婆,拄着拐杖走了十分钟,头发上还沾着露水:“慧兰,我昨天跟你说的萝卜丝丸子,今天有吗?我孙子回来,想吃你做的。” 我笑着说 “有,特意给您留着呢”,转身从冰箱里拿出提前炸好的丸子 —— 为了让丸子外酥里嫩,我凌晨 5 点就起来和馅,还加了点马蹄碎,怕老人嚼不动。
刚把丸子盛进碗里,小王就皱着眉走过来:“赵姨,这丸子怎么没上次好吃?外卖的丸子都加芝士,你这太普通了。” 我手里的勺子顿了顿,心里有点发紧,却还是说 “加芝士孩子爱吃,可阿婆他们牙口不好,还是这样的软和,您要是想吃,下次我单独给您做份加芝士的”。他撇撇嘴,点了份外卖,转身走了,留下的冷风,吹得我心里发凉。
中午忙到没空吃饭,我啃着冷馒头,就着老伴腌的咸菜。这时张叔走进来,手里攥着张皱巴巴的 10 元钱,脸涨得通红:“慧兰,我今天没带够钱,能不能先赊碗面?” 我连忙接过钱,又从收银盒里拿出 5 元递给他:“张叔,您拿着,这碗面我请您,再给您加个荷包蛋,补补身体。” 他的手抖着接过面,眼泪差点掉下来:“我儿子在外地打工,半年没回来了,平时就自己煮泡面,还是您这儿的饭暖。”
下午有家长反映 “孩子不爱吃食堂的菜,太清淡”。我看着小本子上的记录:“小雅不吃青椒,乐乐不吃胡萝卜”,咬咬牙去超市买了点火腿肠,想给孩子做 “火腿炒蛋”。刚把火腿肠倒进锅,就想起老伴说的 “少给孩子吃加工肉,不健康”,又赶紧把火腿肠盛了出来 —— 改成用新鲜瘦肉炒,虽然成本多了 10 元,却能让孩子吃得放心。
正炒着菜,房**然闯进来,双手叉腰:“赵慧兰,房租到底什么时候缴?下月涨 500 元,你要是缴不起,就赶紧搬!” 他看见我在炒肉,嘲讽道:“都快交不起房租了,还讲究什么新鲜,用冻肉不一样吗?” 我握着锅铲,指尖发颤,却还
江城穿越之铁锅里的暖意-->>(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