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江城穿越之灵台前的绢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片,背面用铅笔写着 “妈妈是英雄”,是她偷偷贴的,边角有点卷;《殡葬服务规范》,第 3 条被红笔圈着:“尊重逝者意愿,拒绝‘流水线式’服务”;还有张同行张老板的 “恶意报价单”,上面写着 “低价签单,后续加钱”,是昨天从服务站门口捡的。我看着镜中的自己,手指还在微微发抖 —— 上次给夭折的小乐乐整理遗容,孩子妈妈哭着说 “谢谢你让她像睡着一样好看”,可转头就听见邻居议论 “离她远点,晦气”,那些话像冷风似的,吹得人心里发寒。

    凌晨 4 点半,我提着工具箱赶往李阿婆家中。老人住在老小区的顶楼,没有电梯,我爬楼梯时,工具箱里的化妆刷轻轻碰撞,发出细碎的声响。打开门,一股淡淡的旧居味扑面而来,李阿婆躺在藤椅上,双手交叠放在腿上,身上穿着洗得发白的碎花衫,眼睛闭着,像睡着了一样。我轻声说 “阿婆,我来了”,然后拿出温水和软毛巾,一点点给她擦拭脸颊 —— 动作轻得怕碰疼她,指甲剪得短短的,怕刮到老人的皮肤。刚把她的银发梳整齐,门突然被推开,张老板闯了进来,手里拿着套廉价寿衣:“家属呢?我这寿衣比她这便宜一半,签单还送花圈!”

    我下意识挡在李阿婆身前,声音有点发颤却很坚定:“李阿婆的女儿说了,要给阿婆穿她最爱的蓝色旗袍,我已经帮着改好了。您要是想做生意,就去尊重逝者的地方,这里不欢迎‘随便应付’的服务。” 他的脸涨得通红,骂骂咧咧地走了,临走时还撂下句 “你等着”。我摸着李阿婆冰冷的手,突然想起去年母亲离世时的场景 —— 也是我亲手给她整理遗容,那时才明白,“送最后一程” 不是 “晦气”,是给生者留念想,给逝者留体面,就像给生命画下一个温柔的句点。

    上午 10 点,李阿婆的女儿赶来了,一进门就哭倒在灵前:“妈,我来晚了……” 她哭到缺氧,我赶紧从包里掏出薄荷糖,剥了颗递给她:“含着吧,能舒服点”。她含着糖,慢慢平静下来,看见灵前的蓝色旗袍,突然握住我的手:“谢谢您,我妈生前最爱的就是这件,我找了好久都没找到,没想到您……” 眼泪又掉了下来,却带着点慰藉。我拍了拍她的手背,像在安慰朋友:“阿婆穿着好看,走得也体面。”

    中午回服务站的路上,女儿的老师发来消息:“许女士,您女儿今天在学校哭了,说同学骂她‘有个送死人的妈妈’”。我握着方向盘的手瞬间泛白,眼泪差点掉下来 —— 上周开家长会,我刚走进教室,就有家长悄悄说 “离她远点,别沾了晦气”,女儿当时就红了眼眶,却没敢告诉我。回到服务站,刚把蓝色旗袍挂好,丈夫的电话打了过来,声音带着疲惫:“要不你别干了,我多打份工,也不想女儿受委屈”。

    我看着灵台前的白色绢花,突然想起昨天送别张阿婆时,她女儿说的话:“我妈走的时候笑着呢,谢谢您让她穿得漂漂亮亮的”。那种被需要的感觉,像暖光一样照进心里。我深吸一口气,对着电话说:“我没做错,这行总得有人做。我想让每个逝者都有尊严,也想让女儿知道,妈妈的工作是在做有意义的事 —— 不是‘送死人’,是帮大家好好告别。”

    下午,我给夭折的小乐乐整理遗容。孩子只有 3 岁,

江城穿越之灵台前的绢花-->>(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