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经纪公司的 “球员诉求函”,明星中场要求增加控球权,否则拒绝参训,函件末尾用加粗字体写着 “球员流量关乎商业价值”。
墙上的国旗鲜红得刺眼,我盯着那抹红,突然想起 1998 年亚洲杯夺冠时,自己披着国旗在绿茵场上奔跑的样子。那时的足球很简单,只要把球踢进对方球门就够了,而现在,我要管 23 个人的脚下技术,要平衡明星球员的傲气与新人的锐气,还要在千万人的谩骂里找出一条能赢球的路。战术笔记本里,新画的 “边路突击方案” 已经被修改了 17 版,每版旁边都标着 “球迷期待值”,最高的一版也只有★★★,最下面写着 “小周替补,加强边路防守”—— 那是我昨晚熬到三点改的,却不知道能不能被球员认可。
七点刚过,训练课的哨声就响了。我穿着熨烫平整的教练服,刚走到绿茵场边,明星中场就故意放慢了传球速度,皮球在草地上滚得慢悠悠的,像是在挑衅战术安排。他是球队的核心,粉丝多、商业价值高,之前多次公开质疑我的战术。我走过去,没有发火,只是把战术板翻到 2019 年的页面 —— 那是他十字韧带断裂时的替补方案,上面贴着小周的训练照片:“当年你受伤,是 18 岁的小周替你打满全场,他现在每天加练 2 小时,球鞋磨破了都舍不得换。”
他的脸涨得通红,踢飞了脚边的草屑。不远处的小周正对着墙练传球,鞋尖沾着新鲜的草汁 —— 那是我上周悄悄给他买的新鞋,怕伤他自尊,说是 “赞助商送的”。这孩子来自偏远地区,家里条件不好,却有着远超同龄人的拼劲,每次训练结束,他都会主动留下来捡球,说是 “多练会儿就能多靠近梦想一点”。
训练到一半,媒体记者突然围了上来,麦克风快戳到我脸上。“沈指导,有消息说你和主力球员不和,是真的吗?”“接下来会调整战术吗?如果再输球,你会辞职吗?” 他们的镜头对着我的黑眼圈,闪光灯亮得让人睁不开眼。我想起球员时期的教练说的话:“国家队教练的嘴,要能扛住千言万语,手却不能抖 —— 因为你握的是整个国家的期待。” 我指着训练场的小周:“我们在练战术,不是练八卦。有这时间,不如多关注年轻球员的成长,他们才是中国足球的未来。”
下午开战术研讨会,老助理教练陈哥拍着桌子反对:“沈征,我们踢了一辈子 4-4-2,突然改 3-5-2,球员适应不了!你忘了 2002 年世界杯,我们就是因为瞎改战术,连丢 3 球吗?” 他的声音带着激动,手背上的青筋都爆了起来。我把近五年世界杯冠军球队的战术分析甩在桌上,数据图表里的 “边路助攻次数”“中场拦截率” 红得刺眼:“老陈,足球在变,对手在进步,我们不变,就只能被淘汰。2002 年的教训不是不能改战术,是没改对!” 他的嘴唇动了动,最终没再说话 —— 那年他是球队的替补门将,坐在场边看着比分牌,眼泪混着汗水往下流,我至今还记得他当时的眼神,满是不甘。
儿子的视频电话打过来时,我正在吃冷掉的盒饭。他的背景是学校的足球场,手里举着个小小的奖杯:“爸,我们校队赢了!我用了你教的‘边路传中’战术,最后一分钟进球的!” 屏幕里的他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球鞋上还沾着泥。我刚想夸他,妻子的消息突然弹出来:“妈
江城穿越之战术板上的心跳-->>(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