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气喘吁吁地说,“每个人都能为故事添上不一样的色彩。”孩子们围绕着兰草坡奔跑,欢笑声和故事声交织在一起,回荡在春日的空气中。
秦老带着老人们在故事馆里制作“故事风筝”,用竹条和宣纸扎成风筝骨架,再用彩笔在风筝面上绘制故事场景。有的风筝画着陆明远镜头下的青峰山雪景,有的画着沈曼青笔下的兰草花开,每一幅画都承载着一段珍贵的回忆。“春分放风筝,能把故事带上天,让更多人听到。”秦老笑着说,手中的画笔不停,风筝面上的兰草栩栩如生。
罗森骑着三轮车赶来,带来了“故事邮局”为“春分故事节”特制的纪念邮票。邮票的图案是青峰山故事馆在春光中的全景,周围环绕着象征希望的白鸽和兰草花。“这些邮票会随着信件飞向远方,传递我们的故事。”罗森把邮票展示给大家,邮票上的色彩在阳光下格外鲜艳。
傍晚,南疆考古老人带着队学生来给“故事风筝”做“历史溯源”。他们查阅古籍,发现早在千年前,古人就有在春分放飞绘有故事的风筝的习俗,寓意着传递美好与祝福。“这是传统与现代的交融,”老人欣慰地说,“我们的故事在传承中不断焕发生机。”学生们认真记录着资料,眼中满是对传统文化的敬畏。
第五十六章 春分的故事光-->>(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