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孩子突然丢下笔,指着共生芽喊:“秦爷爷,它的叶尖在抖,像在写点画!”
果然,风过时,第三片叶的紫斑随着颤动的叶尖,在阳光下投出“点如高峰坠石”的阴影——正是卫夫人《笔阵图》里的笔法。夏听听让阿Ken用慢镜头拍下这一幕,回放时,阴影在地面连成的轨迹,竟与晋代帛书残片上的“兰”字起笔完全一致。
罗森的“故事信箱”里塞满了新芽的照片。有位法国农场主寄来葡萄园的春芽照,说每株葡萄藤旁都冒出了兰草苗,叶片上的纹路拼出了“和平”的法语词;北非的读者则发来视频,绿洲里的“和平草”新芽缠着驼铃草生长,草影在沙地上晃出“青峰山”三个字的轮廓。
“这叫‘芽尖密码’。”罗森把照片贴在全球地图旁,“每种芽都在说自己的故事,只是得有人懂它的语言。”他突然指着地图上的青峰山,那里被无数条虚线连接,像颗被故事线缠绕的种子。
傍晚,南疆考古老人带着光谱仪来检测共生芽。仪器屏幕上,紫斑的光谱曲线与晋代帛书残片的墨迹光谱惊人地相似。“这不是巧合,”老人的手指在曲线上点出三个峰值,“你看这三个
第三十七章 芽尖上的密码-->>(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