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宇智地点点头,看向左边做工较新的雕像。
“左边的这位呢?也去世了吗?”
“不不不!”
陈涛连忙摆手。
“左边这位是我们公司的恩人,活的好好的。”
郑宇智一时不解:“恩人?”
“是的,在我们公司最艰难的时候,人家带着技术和资金不求回报的投资。”
“所以我想着给恩公竖一个半身像。”
“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
郑宇智点点头:“那我就了解了。”
转过头。
郑宇智指向自己身后的人群。
“我介绍一下吧。”
“这位是西研院的吴院长。”
“这位是中航集团的叶总工。”
“这位是应用化学中心的胡主任。”
“这位是……”
郑宇智一连介绍了好几位。
全都是业界大拿,鬓角斑白。
陈涛也是会找规律的。
他在这些人身上看到了共同点。
这些人所工作的单位,都是复合材料界的中流砥柱。
要么是上游研究所,要么是下游应用。
想到这儿,他怀着疑问抬头:“这么说来,各位领导是为了碳纤维来的?”
“是这样的。”
郑宇智语重心长。
“我们基本上都是从事碳纤维行业的研发和生产工作的。”
“陈总也算是这个行业里的人。”
“你也知道,这个行业我们国家起步晚,存在被卡脖子的现象。”
陈涛一脸惊讶:“是吗?”
郑宇智:“不是吗?你们做鱼竿,也要用到碳纤维,难道你们不被卡脖子吗?”
陈涛:“卡倒是卡的,前几年我爹就是因为这个被卡死的。”
回忆起往昔。
陈涛有些失落。
卫光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业。
他爹陈光接手了一家过硬的玻璃纤维工厂,然后进行了民营化改革。
老陈头是有远见的。
看到了国内渔具市场的潜在效益,于是大手一挥,决定将工厂的方向全面转型。
很快,他的付出就得到了回报。
两千年初,卫光渔具就成为了国内第一大鱼竿厂。
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也在迭代。
玻璃纤维已经满足不了鱼竿的需求了。
于是老陈头到处跑技术,好不容易从东丽买来了一
第202章 受害者联盟-->>(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