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没听说过他们做什么诗吟什么赋,哪像明公这般文武全才。这贾福据说连字都认不全,写信都要让夫人代笔,又怎能同明公相提并论。这种人写出来的兵法,又有谁能看得懂?明公别应一时失败便灰心丧气,这兵法明公还是放手去写,我料定是一部传世之著,介时还请主公赐我一部,我好放于案头,时时拜读。”
这一通马屁拍的曹操心里说不出的舒服,道:“仲达谬赞了,《观沧海》不过是我东临碣石时信手涂鸦之作,让仲达见笑了。你可别小瞧仁禄,他看似粗鄙无文,可这做起诗来却一套一套的,他那《将进酒》便做得十分的好,几可说的旷古烁今,冠绝当世。当头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气势何等磅礴?这诗还是他在酒醉之时所做,若是清醒的时候哪还了得?既然仲达让我放手写写兵书,我便勉力一试,到时仲达可别笑话我,哈哈!”
司马懿道:“明公之书,下官拜读都唯恐不及,又怎会笑话。”顿了顿,眼珠一转,问道:“如今刘备退走,明公打算如何应对?”
曹操手捋长须,向司马懿望了一眼,道:“当然是率兵追击,夺回失地了。”
司马懿道:“若如此必中贾福诡计。刘备除了慧眼识人,勇于信任之外,几可说是一无是处,当真是个碌碌庸才,易于上当受骗。不过贾福却足智多谋,颇有心计,焉能瞧不出是我们有意为之?刘备倚贾福为腹心,又如何不听他的规劝?我料刘备是有意退兵,欲我军入彀,明公切莫上当。”
曹操哈哈一笑,道:“仲达之言正合我意,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司马懿道:“壶关是邺郡门户,险峻异常,易守难攻,不若就在此坚守不出,以不变应万变,看看刘备动静再作区处。”
曹操笑了笑,道:“好,就这么办。”
司马懿道:“主公还可令元让加紧攻打南阳,勿必要将此城拿下,若此城到落入我手,刘备就真要进退失据,手足无措了。”
曹操笑了笑,道:“嗯,如今我军三线做战,没有一个统观全局的人,还真是不行。就我一个人指挥三路战场,数十万兵马纵横来去,甚为吃力。可满朝文武之中能为我分忧的实在是太少了,原先奉孝足可料理此事,只可惜他死的太早了。”说到此长长地叹了口气,道:“好在你来了,今后兵马调遣之事你也多费些心事,我若攻进长安,这头功便是你的,到时加官进爵,自是不在话下。”
司马懿忙跪倒在地,道:“我既辅佐主公,敢不竭尽全力?”
曹操向他瞧了一眼,微笑道:“好,好!就这样吧,你先退下吧。”
司马懿应道:“是!”转身退出,曹操望着他的背影,手捋长须,微微颔。
正愣神间,忽见两位兵卒以肩承着张辽的双臂,扶着他踉跄而入。张辽浑身是血,衣衫焦烂,须眉烧得稀稀落落,狼狈不堪。曹操大吃一惊,霍地站着,问道:“文远如何这般狼狈?”
张辽叹了口气,道:“末将无能,没有完成明公交下的任务,攻下晋阳,反折了无数军马,还请明公降罪。”推开两名亲兵,挣扎着便欲跪倒。
曹操抢上数步,扶起他道:“胜败乃兵家常事,文远又何必自责,这次可是贾福这厮在暗中捣鬼?”
张辽摇了摇头,道:“不是,晋阳城中坐镇的乃是刘备新请来的军师诸葛亮,他事先得知梁习欲献城的消息,安排下一条毒计,诱我军入城,便于四门放起火来,一时之间,城门处火球乱滚,红光满天,我军猝不及防,被烧死者甚众。跟着四下里喊声大震,埋伏于暗处的兵马一齐杀出,我军抵敌不住,争相败逃。我见大势已去,无可奈何,只得冒烟突火,亲自断后,来向明公请罪。”
曹操上下端详张辽半晌,叹了口气,道:“刘备何德何能?竟能请到如此多的能人异士相助,怪不得暴兴的如此之。”又道:“快扶文远下去休息,请太医为其疗伤。”两名亲兵同时
第三百二十四章 再攻南阳-->>(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