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五十五章 穷国原子弹,水雷封锁计划,苏长青着手收复奉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总吨位超过500万吨)以及大量军舰(包括驱逐舰、扫雷舰、巡洋舰甚至航母)。

    仅在1939年9月至1940年4月,日耳曼帝国的国磁性水雷就击沉了超过200艘盟国商船,让大不列颠帝国皇家海军一度陷入束手无策的境地。

    当时,日耳曼帝国空军对大不列颠帝国主要港口和河口进行的系统性布雷,严重破坏了大不列颠帝国的物资吞吐能力。

    这直接导致了船只周转效率急剧下降,物资堆积在港口无法及时卸货,对大不列颠帝国这个严重依赖海上补给的国家构成了致命威胁。

    瘫痪了内河与近海航运:在泰晤士河口、英吉利海峡等关键水道的大量布雷,几乎切断了大不列颠帝国的沿海航运,这是大不列颠帝国国内煤炭、原材料运输的生命线,迫使更多的货物必须转向效率更低的陆路运输。

    而在二战末期,灯塔帝国就将日耳曼帝国的这一套尽数接收。

    并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二战末期,其对日本实施的“饥饿战役”。

    甚至被许多人认为比原子弹轰炸更具战略意义,但却在公众认知中相对低调的军事行动。

    其是历史上最成功、最系统的水雷封锁作战,直接加速了小鬼子的崩溃。

    这也是苏长青认为,水雷战术如果使用成功的话。

    威力更胜于原子弹的原因。

    众所周知,东洋国是一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岛国,其战争机器和国民生存严重依赖从大夏国、高丽和东南亚占领区通过海运输入的原材料(石油、煤炭、铁矿石、铝土矿等)和粮食。

    当时,灯塔帝国的B-29轰炸机经过改装,每架可携带多达12枚水雷。

    它们通常在夜间低空单机飞行,以规避防空火力,在预定海域精确布设雷区。

    这些行动并非胡乱布雷,而是由专家精心策划,分为五个阶段,有针对性地封锁小鬼子的主要港口和航运通道。

    “饥饿战役”的效果是毁灭性的,其战略影响甚至超过了大规模轰炸。

    在行动期间,小鬼子商船总吨位损失约75% 是由水雷造成的。

    小鬼子的进口物资总量从45年3月的约200万吨,暴跌至7月的约30万吨,下降了85%以上。

    到1945年7月,鬼子的主要港口的航运活动几乎完全停止。

    其煤炭和石油进口几乎中断,导致工厂停工、战舰和飞机无法出动。

    钢铁工业因缺乏铁矿石和焦炭而瘫痪,军火生产锐减。

    从高丽和大夏运往鬼子本土的粮食被切断,鬼子本土面临严重的饥荒威胁。

    其大型军舰因缺乏燃料被牢牢困在港口,成为“浮动棺材”。(例如,大名鼎鼎的“大和”号战列舰在琉球特攻中消耗的就是最后的燃油储备)。

    残存的鬼子海军扫雷力量被完全压制,无法应对如此庞大和技术先进的水雷阵。

    整个行动中,饿的话帝国仅动用了约1%的B-29出动架次(约1500架次),布设了超过12000枚水雷,却取得了比其余99%的轰炸任务更具决定性的战略效果。

    与原子弹和火攻瞬间造成大量平民伤亡不同,“饥饿战役”主要通过摧毁经济和战争潜力来迫使鬼子投降,但其导致的潜在饥荒同样会造成大规模死亡,只是过程更缓慢。

    水雷的威力!

    可见一斑!

    若是以水雷对小鬼子进行全面封锁的话。

    光是饥饿!

    就能让这个野兽国度进入地狱。

    苏长青看着高厂长介绍的各类水雷,嘴角浮现出腹黑的笑容。

    当初的饥饿战

第四百五十五章 穷国原子弹,水雷封锁计划,苏长青着手收复奉北-->>(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