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道:“杀鞑虏!迎大明!” 百姓们也纷纷响应,有的拿起锄头,有的举起菜刀,跟着士兵们一起呐喊。城门缓缓打开,军民们自发地涌向城外,迎接即将到来的川东军,脸上满是复仇后的激动与对未来的期盼。
与永宁卫的激昂、赤水卫的血腥不同,乌撒府的反正,充满了文人特有的庄重与百姓的质朴。知府周文远是前朝进士,降清后一直郁郁寡欢 —— 他虽保住了官位,却每日看着清军欺压百姓,心中的愧疚日益加深。当磐石新垒大捷的消息传到乌撒府时,周文远彻夜未眠,最终下定决心:反正归明,为百姓谋一条生路。
天刚蒙蒙亮,周文远便身着儒衫,头戴方巾,率领城中士绅耆老,手捧酒食,站在城门外。士绅们有的提着食盒,里面装着糕点和米酒;有的拿着账簿,上面记录着府库的粮秣数量;百姓们则扶老携幼,围在城门外,手中拿着馒头、鸡蛋,眼神中满是期待。
“来了!来了!” 一名孩童指着远处的山道喊道。众人望去,只见五十名手持火铳的川东军士兵,步伐整齐地走来,他们身着统一的灰色军装,腰间系着皮带,火铳上的刺刀在晨光中闪着寒光。这支前锋小队虽人数不多,却透着一股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的气势,让乌撒府的军民心中安定了不少。
周文远快步上前,对着川东军小队深深一揖,动作恭敬而郑重:“乌撒府久盼王师!自鞑虏入境,府中百姓日夜盼着大明光复!今日,知府周文远,率阖城士绅百姓,恭迎林帅天兵!献粮三千石,犒劳将士,略表寸心!”
一名川东军小队长上前扶起周文远,声音温和:“周知府深明大义,百姓们有心了!林帅定会感念乌撒府的诚意!”
周文远身后,粮车早已排成长龙,民夫们正将粮食从车上卸下,装入麻袋,交由川东军士兵清点。百姓们则围上前,将手中的馒头、鸡蛋递给士兵们。一名白发苍苍的老者握住一名年轻士兵的手,哽咽着说:“孩子,你们辛苦了!终于等到你们了!这下,咱们有救了!再也不用受鞑虏的欺负了!”
士兵接过馒头,眼眶微红:“老人家,您放心,我们一定会把鞑虏赶出中原,让百姓们过上安稳日子!”
阳光渐渐升起,照亮了乌撒府的城门。周文远让人升起明旗,赤色的旗子在阳光下格外鲜艳。士绅们开始组织百姓清扫街道,准备迎接更多的川东军;孩子们则围着明旗唱歌,歌声稚嫩却充满希望。乌撒府的空气中,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压抑,取而代之的,是和平归降后的安宁与对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