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翌日。
李仙面貌红润,精神气旺,心想五脏避浊会阳经果真厉害,日久修持,养精蓄锐,益处良多。
李仙租赁客房三日。
三日一过,无论成或不成,都将离去。
自辰时起。李仙便闹市探听风声,茶楼、酒堂、客栈、帮派…他江湖经验不浅,自有一套探听消息的办法。巧舌如簧,如鱼得水。
果真听闻“黑面蝠王”线索。传闻此人身矮腿短,但轻功极尽厉害。
本是乡野老实农汉,偶得邪派传承,由此开始采血而生,壮补自身。在穷天府以东一带,行凶作恶已久。
但此人性格谨慎,数次围剿,均被他遁逃得。
李仙初有了解后,寻到其通缉画像。
生得好一副凶煞面容:
面宽而目窄,牙凸而耳大。
眼藏凶戾,嘴显狰狞。
赤榜写道:黑面蝠王,穷天人氏,行恶多端,手段高强。取其枭首者,赏白银百两。因杀了罗家嫡女,绣城罗氏正召集江湖义士合绞此贼,同时加赏五百两。
“嗯?”
李仙正细读赤榜。余光忽撇到两道熟悉身影,便挪目随去,那一男一女并肩而行,正是昨夜偶遇的二人。
两人皆穿黄色衣裳。男子身材挺拔,腰间配长剑。女子身材窈窕,青春靓丽。二者并肩而行,俊逸脱俗,鹤立鸡群,神情自带桀骜。
这二者出自“静春山”。
穷天府一带势力分布杂乱,门派、世家、帮派、宗门、学宫…皆有。各自据地为尊,敛收钱财。但若说在“渝南道”真正出名的势力,却寻不出几个。
“静春山”勉强算其一。
静春山地处穷天府以东,高有千丈,四季皆春,故而得名“静春”。门派规模不大,但“静春道人”来历甚深,与渝南道盛名远扬的“岳山剑派”有千丝万缕关系。
加之本身实力甚强,故而名声传扬。
男子名为“王龙”,女子名为“纪慧”。此行乃下山历练,惩奸除恶,宣扬名声。
李仙悄声跟随,暗运七星步、浩渺腿、清风腿…诸道武学杂糅,落脚无音,轻盈至极,好似烟雾飘过。
听得二人闲谈,加以一番猜测。才知此处情形。
原来…
数日前时,罗家自“珍品宝阁”中,购得一件“人黄精宝·黄九参”。
人黄精宝天地蕴养,珍贵无穷。然此界浩瀚无垠,地大物博。倘若时运不错,或能见到珍品宝阁、藏龙宝阁、尊凤宝阁、天麟宝阁…等顶级拍卖行当拍卖。
罗家好不易弄得“黄九参”。自当全力护送,怎料途中遭袭,混乱当中,一名罗家天骄携带黄九参,四处躲藏藏匿。
避开劫宝袭杀。
总算来到家族附近,立即书写告知家族。家族增派高手接应,眼见大功告成。但等家族高手赶到,那天骄却已被黑面蝠王抓去,吸干了血液。
如此一来,黄九参便落入黑面蝠王手中。
罗家恐泄露“黄九参”行踪,再引诸方争夺。便以“替女报仇”为由,大肆搜寻黑面蝠王。
同时忧虑黑面蝠王遁逃,再征集江湖英杰,加派人手,共剿黑面蝠王。更有传闻称,谁若能绞杀黑蝠王…素有绣城金钗之一美名的罗家娇女,或不吝下嫁。
罗家聪明至极,谋略深远。
他们征集江湖英杰,以“嫁女”为诱惑。必然是招引来年轻气盛的男子相助。
这类人涉世未深,容易掌控,通常不会想得太深远。倘若杀得黑面蝠王,盗宝远遁概率不高。
二来,再出嫁家族娇女,行以色诱。纵使黄九参阴差阳错,还是先被某位外家人拿到。那人确也起了盗宝之心,罗家可借婚约之事,说:“你娶了罗家女郎,是我罗家女婿,这精宝本就是你的啦。”
暂时稳住,再渐谋划。
但若说万全…却远难算上。世上何来万全计,唯有衡量后取其轻者。千算万算终成空,古来英雄皆如此。
其中缘由,旁人均不知晓。
静春山的两位高徒,能窥晓全局,皆拜其师“静春道人”提醒。静春道人机缘巧合,也在拍卖会上,知道有人购得“黄九参”,更辨出出自“绣城罗家”。
之后事情,稍做了解,便可猜出。
她自不屑争夺。但徒孙福源,她自要帮携帮携。便让两徒下山历练,来此相助。倘若能分一杯羹,起武人“食谱”,自当是难得福气。倘若分不到精宝,与罗家交好,总归有益无害。
李仙从只言片语,便隐约猜得六成。固然是心思敏捷,甚是聪明。
也有奔逃一路,路经重岭府南王府邸,知晓地方势力重重手段心机,如何利用江湖散客手段。历经“穷天府府城”争夺“金鳞”之时,知晓人黄精宝纷争之暗流涌动。
因为切身经历,很快便朝那边想去。只他生性谨慎,虽与真相相近,但因全是猜测,故而不敢在心中断定。
来到罗府门前。王龙、纪慧并肩踏入。
李仙心想:“既然如此,我且去混个小喽啰,打探打探消息,探闻探闻线索,趁乱讨些好处,再不济…多弄些酬钱,我赶路行路也有盘缠。”
罗家大族正召集英才剿杀蝠王。因蝠王轻功甚强,潜逃暗处,甚难抓寻。总归人手越多,越可将其牵制。
至少将他逼的心慌神乱,无暇服饮精宝。罗家势力庞大,人手虽多,然轻易动之全身,便引猜疑,将水搅混。
李仙心想:“此刻罗府中,必然高手如云,强手云集。”
“我容貌甚俊…唉…这点实难谦虚。只得稍加易容,叫旁人瞧我不起,方才有机可乘。”
李仙转身远去,拐过数条街道,花费十数两银子,购置上好的“胭脂”。出了胭脂阁,李仙暗感牙疼,低声骂道:“胭脂铺的掌柜,有一个算一个,心是真黑!”
一小盒胭脂,足卖十数两银子。这仅是较为寻常的胭脂,倘若胭脂之珍品,百两、千两…乃至有价无市,都再正常不过。温彩裳对“胭脂”一道,素有研究。她既是胭脂铺掌柜,同时极喜胭脂。她面容无暇,但上品胭脂绝非遮瑕,而是增香添韵。
李仙暗感可惜:“夫人说她有一合珍藏胭脂,到时精心妆弄,再与我修炼三层。唉…却是难有这机会啦。”
藏入暗巷。
李仙打开胭脂,妆弄面颊。将脸面弄黑,再将侧脸、额头弄得大片乌黑。宛若丑陋胎记。
悄身混入衣阁。借铜镜观察,确已无错。便赶赴罗家。
罗家差役说道:“小哥,请来登记。”
李仙提笔,笔走龙蛇,写下“花满楼”三字。他知温彩裳纵使不亲自动身,但也必会派人追查。虽未必能追到此处,但不显真名稳妥。
李仙书写姓名时,倘若犹豫不决。必因人怀疑,正巧见到罗家楼阁,鲜红簇拥,姹紫嫣红,是以不加思索,写下“花满楼”化名。
“请进罢!”那差役说道。
262 肚中生柴,顶聚三花,遇黄九参,术道有望-->>(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