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61 纯阳本经,五脏运浊,滋血强体,祖蚕觅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在脑海。李仙自感距离一合庄,已有百里距离。

    心神疲惫。

    时值正午,阳光正浓。

    渐入酷夏,蝉鸣聒噪。

    李仙脚踩星芒,腾跃赶路。七星步熟练度已有[2899]。轻势凝练,身飘体轻。

    悬挂树枝,借高眺望,瞥见一片湖泊。见数名行脚客,解了衣裳,在湖中卸暑解热。李仙手撑凉席,瞧一眼天色,热气逼灼,好生难耐,便也解了衣裳,跳入冰凉湖水。

    他已起武道二境特征,历经“清升浊降”过程,不敢涉水太深。于是以藤蔓做绳,系着湖边树干。

    手抓藤蔓,泡在湖水中。身子触水即沉,如千钧重负拽着身子。

    解了暑热后,一扯藤蔓,跃出湖水。

    “哗啦啦”声响,水洒了一地。

    李仙浑身清凉,神清智明,将长发简单束起。就地旁坐,解开背囊,干饼就水吃饮。

    五脏避浊会阳经博大精深。武学凡以“经”“功”“诀”著称,往往脱离“拳脚”“刀剑”等框架,涵盖甚广,用途甚奇。

    李仙拳、腿、剑、刀、指…均有涉猎,武道已出茅庐。此刻细研“五脏避浊会阳经”,初觉晦涩复杂,道理玄深。但要旨精义,足可自酌自悟。

    他生性好学,胸襟如海。与温彩裳同行时,常学海游索。温彩裳不忍藏私,知无不言,必详传细传,讲清由来典故。李仙渐渐对道、佛…诸教教义稍有涉猎。细琢数刻,隐隐觉察五脏避浊会阳经与道、佛有关。

    博大精深,受益匪浅。

    分得上下两卷。

    自数日前开始,李仙借闲时研读,总在上卷流连。言简意赅,需细琢慢体,才知深意。

    上卷多记做人道理。

    如上卷第三页,经中记载:

    “赵正乃纯阳派先祖,是君子雅士,高风亮节者。一日他拜访曾经好友,因好友鼾睡深沉,故不打搅。门外足等三日,才得与好友相会。互道两句,便又离去。”

    李仙感悟:“这赵正脾性极好,心胸宽广。经中记载此事,定是想教后辈,胸有静气,待人以真。”

    虽理解甚浅,但他态度认真,一字一句必细细斟酌,渐渐牢记在心。当他读到下卷时,恍然大悟:上卷道理看似无用,仅教人道理。实则牵涉甚深,另有玄奥!

    下卷乃“五脏避浊会阳内练法”,也称为“五脏运浊”法,可分五层:

    强五脏、壮骨血、起造化、生五霞、步莲花。

    运练至深,五脏如玉,通体无暇。李仙将经文通读数遍,自认所悟大概,今日起试着“搬运脏浊”,淬炼奇功。

    五脏间藏纳五浊。

    凡人吃饮天地五谷杂粮、山珍海味…均会藏浊纳垢。武人洗得胎净,清了胎浊,但举世皆浊,怎能独清?

    势必逐渐被浊污浸染。

    而五脏是积浊之处。

    五脏避浊会阳经之法,行以“五行之妙蕴”,暗合“天地之自然”,搬运五脏浊气。搬浊强脏,延年益寿,生发养精,固本培元,滋血强魄。

    李仙自知其中厉害。

    手脚刀剑好练,脏器难练。人之脏器,埋藏血肉间,难以感知,难以控制…自然无门可练。

    “铁铜身”练身之余,牵带肺脏。淬得铁肺,李仙已觉受益匪浅。

    但肺通鼻。呼吸之法、捶身之术…多少可锻得肺脏。但“心”、“肝”、“脾”、“肾”…诸脏,却极难锤炼。

    李仙阖目闭眼。

    练脏之法,需忘记“内炁”。不得运炁干预,纯以肉身感知脏器,如无形大手握住脏器。

    逐渐施以控制。通过脏器震动、血肉牵动、血气带动、神魂引动…锻得脏器。引出脏间浊气,却无法外泄。

    人体似如天地。

    清浊失衡,气血直贯天灵,七窍流血,轻者痴傻,重者毙命。故而此为“五脏避浊会阳经”,而非“五脏消浊会阳经”。

    天地浩瀚,武道浩瀚。一本武道招式、真经要义…往往涵盖一种武道理解。有时两种武道理解、理论全然相悖。

    当属正常不过。

    寻常武人遇此情形,必稳妥起见,不敢胡练乱练。武道理解已成体系,对自身武道见解成熟的武者,则会设法取用二者精华。

    “完美相”却无此忧虑。

    完美相如精美器皿,体无缺毙,塑性远超旁人。纵使修行的两门相悖武学,致使实力下降。但立即停止胡练,设法补救,便可归好如初。

    不惧留下终身弊症。

    心浊搬运至肾脏。

    肾门紧闭,扣门不开。

    李仙静气等候,肾门即开,心浊、肾浊交融片刻,心浊便又离远。暗合“赵正访友”之典故。

    这五浊搬运之法,实暗暗遵从上卷道理。李仙习练一圈,浑身精神,体中发热,说不出的畅快。

    [你搬运脏浊,熟练度+1]

    [五脏避浊会阳经·一层]

    [熟练度:1/800入门]

    ……

    李仙守的心静,刻苦内练。“残阳衰血剑”的副作用“衰血”,竟可得化解。

    李仙掌握特性“心火”。

    心中如燃柴火,煮得血暖体热,不惧湿热寒冻。但亦煮得血干体枯,需时时阴剑交融,得阴露浇灌。

    “阴阳仙侣剑”厉害至极。双剑合璧,实力非常。但成也双剑,败也双剑。

    剑谱中设有重重阻挠,叫阴阳剑主毕生难分。阴剑若失阳剑,肾阴积攒,哀思无穷,思切难耐。阳剑若失阴剑,心火炽盛,燃血灼体。

    李仙修习“五脏运浊”之法,搬运脏浊时,自然而然化去部分心火。

    二可生新血。

    [生血]当为五脏避浊会阳经最主要的效用。

    李仙心想:“我原还需费好大功夫,才能解这衰血之危。五脏避浊之法,血中送碳,正好不过。”

    “但…此法延年益寿,修身养性,强脏益血,却终不涨我内炁,不强我武道。若有机会,还需再寻新武学,好好练就。当下我脱离一合庄,孑然一身,武学可不好弄!”

    李仙实不知的是,五脏避浊会阳经乃“纯阳派”武学总纲。上卷讲道理要义、下卷讲五脏内练。虽无拳脚剑谱,但所蕴藏的道理要旨,却是纯阳派武学之基石。

    然则历经多年蜕变。

    纯阳派前后几番革改,这“五脏避浊会阳经”早已不纯。李仙所练虽纯,但偏偏仅能辅助。

    五脏避浊,生血强身。

    李仙自赏龙

261 纯阳本经,五脏运浊,滋血强体,祖蚕觅丝-->>(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