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
“学生以为临证之阴阳首辨寒热,如面白、畏寒、肢冷、小便清长、舌淡苔白,此为一派阴寒之象。”
张宏智沉思片刻,一脸认真的回道:
“面红、发热、口渴、小便短赤、舌红苔黄,则属阳热之证,用药亦需遵循此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嗯,你虽然抓住了要点,但失之过简。”
谢星远微微一颔首,笑着说道:
“阴阳之道变化万千,譬如一人外感发热却见舌淡胖、脉沉微,此乃‘真寒假热’或‘阴盛格阳’。”
“这种情况下若只清热必伤其根本,再者如烦躁失眠却兼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等等,此乃‘阴虚阳亢’,需滋阴以潜阳。”
“因此临证需细察,不可一概而论。”
“是,老师,学生明白了。”
张宏智点点头应道。
随后,谢星远看向最小的谢子轩问道:
“子轩你来说说看,这五脏六腑之中脾胃与其他脏腑的关联如何?”
谢子轩的小脑袋一歪,站起身来答道:
“回老祖,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因此脾虚则土不生金,可致肺气虚弱,易发咳喘,土虚木乘,则肝气易亢,引发胁痛眩晕.....肾阳不足则不能温煦脾土,亦可致五更泄泻。”
“不错,能看到脏腑间的生克乘侮关系,脏腑方面算是入门了。”
谢星远赞许地点点头,随即又说道:
“在临证辩证时更需注意主次轻重,譬如一长期泄泻患者看似脾肾两虚,但若其脉弦,情志抑郁,则可能病本在肝,肝气横逆克犯脾土所致。”
“此时若一味的补脾固涩往往效果不显,需要以疏肝为主,佐以健脾,方为治本之策。”
“是,老祖,我记下了。”
谢子轩笑嘻嘻的点点头坐下身来。
随后,谢星远又考校了一下另外两个小家伙关于“气血同病”的辨证,以及对“浮、沉、迟、数”几种基础脉象的体认。
直播间内的水友们听得是一脸迷糊,只有少数本身学中医的水友听的头头是道。
这就如同大能在讲道一般。
听得懂的自然是兴高采烈,听不懂的也只能是抓耳挠腮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