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六章:舆论反转,引蛇出洞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架势。我倒要看看,这个罗晓军,还能玩出什么花样。今天,就要把他彻底钉死在耻辱柱上!”

    命令很快传达下去。

    不到半小时,一辆印着“京都日报”字样的吉普车就开到了四合院门口。车上下来两个人,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戴着眼镜,神情倨傲,正是负责版面的刘编辑。另一个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手里拿着笔记本和钢笔,一脸的义愤填膺,正是写那篇报道的记者小张。

    “谁是罗晓军?”刘编辑一进院,就摆出了领导的架子,声音洪亮。

    罗晓军笑着迎了上去:“我就是。刘编辑,张记者,辛苦你们跑一趟。快请进,我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欢迎你们来现场指导工作。”

    这番阴阳怪气的话,让刘编辑和小张的脸色都有些难看。

    “罗晓军同志,我们是来核实情况的。”刘编辑义正辞严地说道,“我们新闻工作者,绝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绝不会放过一个坏人。你既然有新的证据,那就拿出来吧。我们一定会给你一个公正的报道。”

    “好,有刘编辑这句话,我就放心了。”罗晓军点点头,然后转身,将手中的相机和几卷胶卷,郑重地交到了街道办刘主任的手里。

    “刘主任,东西就在这里。为了避嫌,也为了公正,我恳请您,现在就找一个信得过的地方,把这些胶卷冲洗出来。我相信,真相就在这些照片里。”

    刘主任看着罗晓军坦荡的眼神,又看了看旁边一脸正气的报社编辑,犹豫了一下,最终点了点头:“好!为了不让任何一方受委屈,我现在就去街道的宣传科,让他们马上冲洗。李科长,你跟我一起去,做个见证。”

    “没问题。”李科长也想看看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两人拿着胶卷,匆匆离开了四合院。

    院子里,陷入了一种诡异的等待。报社的刘编辑和小张,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准备等照片洗出来后,对罗晓军进行更深入的“批判”。院里的邻居们则伸长了脖子,小声议论着,猜测着照片里到底会是什么。

    就在这焦灼的等待中,罗晓军的嘴角,勾起了一抹无人察觉的弧度。他藏在袖子里的手,轻轻拨动了那台【舆论收音机】的旋钮。

    一股无形的电波,瞬间覆盖了整个院子。

    正在维持秩序的几个街道干部,还有几个从厂里跟来看热闹的正直的老师傅,忽然感觉耳朵里传来一阵极其微弱的“滋滋”声,像是收音机信号不好。

    

第四十六章:舆论反转,引蛇出洞-->>(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