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拿起家里的电话,直接拨通了沈弼的私人线路。
“爵士,是我,家成。”他的语气已经恢复了往日的沉稳,“刚才的消息我仔细想过了。
长实对和黄的未来充满信心,收购的决心绝不会因为一些宵小之辈的伎俩而有任何动摇。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希望与汇丰并肩前行。
不知道目前的情况,是否需要我们这边做一些配合?
或者方案上,爵士认为是否需要一些调整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我们完全听从您的安排。”
电话那头的沈弼听着李嘉诚这番表态,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
他就喜欢和这种“懂事”、识时务的聪明人打交道。
“李生,你有这个决心很好。”沈弼的声音透过电话传来,带着一种一切尽在掌握的从容,“外面的风言风语不必理会。
汇丰的决定,不是几封匿名信就能改变的。
方案或许可以做一些技术上的微调,以更稳妥的方式进行。
具体的,过两天我们见面再详谈。
你等我的消息。”
放下电话,李嘉诚长长舒了一口气。
沈弼的态度没有变,这就是最大的定心丸。
“怎么样?”庄月明问。
“沈弼让我们不必担心,方案可能会微调,等他的消息。”李嘉诚说道,眼神重新变得锐利,“看来,这场仗还有得打。”
汇丰银行主席办公室。
沈弼放下电话,叫来外间的助理吩咐道:“让法律部和财务部负责人过来一趟。
另外,通知公关部,准备一份简单的声明稿,语气要平和,强调汇丰始终遵循市场规则和股东利益,任何重大决策都会审慎评估,目前并无确切方案。明天早上发给几家关系好的报纸。”
既然太古和怡和都收到了匿名信,沈弼担心报纸传媒也可能收到。
与其等到明天,全港的传媒一窝蜂报道汇丰出售和黄股份的消息,不如主动一点,自己先抢占舆论上风。
“是,爵士。”
助理离开后,沈弼走到窗前,俯瞰着维多利亚港,思考良久。
匿名信事件确实打乱了他的节奏,但也让他更清晰地看到了各方反应。
太古、怡和的反对在他意料之中,但力度似乎比想象中要克制。
看来,英资阵营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各有各的算盘。
至于匿名信到底是谁写的?
他根本不在乎。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这些伎俩最多只能制造一点小小的噪音。
汇丰想做的事,在港岛还没有做不成的。
只是原本可以更从容些的出售计划,现在需要减慢一些速度,或许再套上一层更稳妥的外衣。
比如,将一次性转让,变成分阶段、附条件的交易?或者引入一个看似中过渡的持股方?
他脑子里迅速闪过几个方案雏形。无论如何操作,最终的结果都不会改变。
该是谁的,就会是谁的。
他要让所有人都明白,在港岛这片土地上,汇丰的意志,终究会以某种方式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