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八十四章 餐桌交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的沙沙声。

    很快,讨论开始。

    白薇首先发言,指向资金使用和项目审批流程:“我认为这里对项目评估和验收的标准可以更量化一些,尤其是教育类项目,不能只看硬件投入,更要看重长期的育人效果评估体系……”她提出了几个非常专业且具体的问题,显然深思熟虑过。

    爱旭点头,示意JESSICA记录:“白记者提的很好,这方面需要更细致的条款来保证慈善的有效性,而不仅仅是资金拨付。”

    这时,苏芮安开口了,她的关注点截然不同。她指着关于理事会组成的条款:“理事会的席位设置,我认为需要更明确主要捐赠人的席位保障和投票权比重。”她的话直指核心——权力和控制。她投入真金白银,就必须确保能对这个基金会,尤其是对白薇形成有效制约。

    莫云表示赞同,补充道:“不错。而且资金的年度使用计划、重大投资保值增值方案,必须经过理事会充分审议,不能由少数人决定。”她的话听起来是从风险控制和规范管理角度出发,但实质也是要分权和监督。

    安妮也小声附和:“嗯,流程透明很重要。”她更关心的是如何确保自己的存在感和权利不被边缘化。

    爱旭听着她们的要求,心中了然。这一切都在他预料之中。他平静地回应:“这部分可以修改。明确主要捐赠人自动获得理事资格,并设定关键事项需要理事会三分之二以上多数通过。这样既能尊重各位的贡献,也能保证决策的审慎。”

    他的态度很明确:欢迎监督,尊重权利,但决策机制必须集体化、制度化,避免任何一方(包括他自己或白薇)独断专行。

    白薇对此没有异议,甚至表示支持:“完善的治理结构是基金会长期健康发展的基础,我同意。”

    接下来的讨论,就在这种看似理性、专业,实则暗含立场博弈的氛围中进行。白薇更多从慈善项目的运营和效果出发提出建议,而莫云三人则更关注治理结构、资金安全和自身权力的保障。爱旭则扮演着主持人和协调者的角色,努力在慈善初心与资本监管之间寻找平衡点。

    一场本该充满公益热情的章程讨论会,硬生生被开出了几分公司董事会争夺控制权的味道。

    但无论如何,章程的细节在一条条地敲定,基金会的框架正逐渐清晰。只是在这个框架下,未来关于具体项目、资金使用的分歧和博弈,似乎已可预见。

    爱旭看着眼前或专注、或精明、或试探的四位女性,心中暗叹:管理一个基金会,其复杂程度,或许并不亚于运营一家上市公司。而这仅仅是个开始。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