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令助兴,倒也有些心得。正想着,门外忽然传来一阵喧哗,几个穿黑衣的壮汉簇拥着一个锦衣少年走了进来,少年约莫十六七岁,满脸傲气,一进门就嚷嚷:“阿苏,给爷上最好的碧螺春!再备一桌上等酒菜,爷要在这里宴请朋友!”
阿苏脸色微变,却还是强笑道:“是,吴公子。” 萧琰看在眼里,低声问:“这是谁?” 阿苏咬着唇道:“他是苏州知府吴大人的儿子吴少恒,平时在城里横行霸道,经常来店里白吃白喝,我们小老百姓,也不敢得罪他。”
话音刚落,吴少恒的目光就落在了萧琰身上,见他青衫布履,却气质不凡,腰间还悬着剑,顿时来了兴致:“喂,你是谁?也是来参加酒令剑会的?” 萧琰抬眸,淡淡道:“在下萧琰,只是路过姑苏的书生,并非江湖人。”
“书生?” 吴少恒嗤笑一声,走到他桌前,伸手就要去拔他的剑,“装什么斯文?我看你这剑就是摆设!敢不敢跟我比一场?赢了,我给你十两银子;输了,就把这剑留下,给我当摆件!”
阿苏急忙上前阻拦:“吴公子,萧公子只是客人,您别为难他……” 话还没说完,就被吴少恒推到一边,险些摔倒。萧琰眼疾手快,起身扶住阿苏,目光瞬间冷了下来。他缓缓站直身子,右手按在剑柄上,指尖微动,剑鞘发出轻微的嗡鸣。
“吴公子,” 萧琰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君子不夺人所爱,更不欺辱弱小。你若想比剑,在下奉陪;但你若想恃强凌弱,就休怪在下不客气。”
吴少恒被他的气势震慑,后退了一步,随即又恼羞成怒:“好啊!你敢跟我比剑?三日之后,就在浣剑山庄的校场,咱们当着所有人的面分个高下!若是你不敢来,就是缩头乌龟!” 说罢,他一挥袖子,带着手下扬长而去。
阿苏担忧地看着萧琰:“萧公子,你别跟他比啊,吴少恒身边有高手护着,而且他爹是知府,咱们惹不起的!” 萧琰却笑了笑,拿起桌上的茶杯,将剩下的碧螺春一饮而尽:“放心,我既敢应下,就有把握。再说,我也想看看,这姑苏的酒令剑会,究竟是何模样。”
入夜,姑苏城笼罩在朦胧月色中,平江路的灯笼次第亮起,暖黄的光映在河面上,如繁星坠落。萧琰回到客栈,将书箱放在桌上,取出那柄长剑。剑名 “寒川”,是他十六岁时师父所赠,剑身狭长,寒光凛冽,剑身上刻着细密的云纹,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他提着剑走到客栈后院,院中种着几株梨树,花瓣随风飘落,铺了一地雪白。萧琰拔剑出鞘,剑尖划过空气,发出清脆的 “咻” 声。他凝神静气,脚步轻移,剑招缓缓展开 —— 那不是江湖上常见的凌厉剑法,而是带着几分文人的雅致,每一招都如行云流水,既有剑的刚劲,又有书的飘逸。
这是师父独创的 “文心剑法”,讲究 “以文养剑,以剑载道”,剑招中融入了诗词的意境,比如 “飞流直下三千尺” 对应的剑招,便是剑势如瀑布倾泻,气势磅礴;“小楼一夜听春雨” 则是剑招轻柔,如春雨润物,暗藏玄机。萧琰练了多年,早已将剑法与心意融为一体,此刻月下练剑,只觉心中郁结之气渐渐消散,只剩下一片澄澈。
练到兴起时,他忽然想起当年在临安的日子。那时他还是太守府的幕僚,与好友陆景明一同饮酒论诗,陆景明擅长酿酒,每次都会带来新酿的梅子酒,两人在庭院里行酒令,萧琰出上联,陆景明对下联,若是对不上,便罚酒一杯。有一次,陆景明喝醉了,笑着说:“萧兄,你这剑法虽好,却少了点酒气。不如我教你一套‘酒令剑式’,以后咱们饮酒时,你以剑代笔,我以酒为墨,岂不快哉?”
想到这里,萧琰嘴角勾起一抹笑意,手中长剑一转,竟真的使出了陆景明教他的 “酒令剑式”。第一式 “举杯邀明月”,剑身在月光下划出一道圆弧,如举杯望月;第二式 “对影成三
第六十一章萧书生抽剑引酒令(二)-->>(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