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名义是公司的合伙人,但却无需投入一分钱,并且每月还可以领取丰厚的薪酬。
这无疑为身处困境的杰西抛下了一根救命绳索,给了他一个体面重返市场的机会。
当然,林致远不可能将公司的核心资产和主要投资决策权,交由状态不稳的杰西打理。
聘请杰西,更多是利用他的名气和残存的影响力作为进入美国高端金融圈的敲门砖。
公司真正核心的投资决策,仍然来自于林致远通过跨洋密电传递给詹台明的指令。
今晚,便是两人以新身份首次在纽约的高端金融社交场合正式亮相。
詹台明在人群中寻觅良久,终于锁定了今晚的目标。
他低声在杰西耳边交代了几句,两人便端着酒杯,看似随意地朝着角落的休息区走去。
休息区旁边,几个美国人正围在一名身高约一米八、体格魁梧、相貌堂堂的中国人身边。
而这个中国人便是民国行政院院长、中央银行总裁的长子,第一夫人的外甥——孔令山。
他于1939年秋前往美国,对外宣称在哈佛大学攻读经济硕士,但实际上是在纽约设立办事处,与美国军火商勾结,大发战争财。
此时,孔家在美国的各类资产已经超过了五千万美元。而到了1949年,这个数字将膨胀到惊人的二十亿美元。
詹台明和杰西从容不迫地走到休息区,特意选择了距离孔令山那群人不远的位置坐下。
杰西即使沉寂多年,但以前是各大财经报纸的常客,对于混迹金融圈的人来说,辨识度太高了。
周围一些与杰西有过交集或在报纸上见过他的金融人士,纷纷投来惊讶、好奇的目光。更有几位按捺不住,主动上前与他寒暄,试探着询问近况。
————————————————————————————————————
这边的动静,果然很快就引起了孔令山及其周围人的注意。
花旗银行的客户经理约翰·威尔逊目光微凝,不动声色地召来自己的助手,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助手立刻悄然离去。
孔令山将这一切尽收眼底,他晃动着手中的酒杯,饶有兴致地用英语问道:“约翰先生,这位是?”
约翰收回目光,脸上堆起职业性的笑容,介绍道:“孔,这位就是华尔街的传奇人物——杰西·利弗莫尔。一个从五美元在对赌行起家,巅峰时期凭借做空市场,身家据说超过一亿美元的奇迹创造者。”
他顿了顿,语气中带着轻蔑与感慨,“不过,那都已经是过去式了。现在的市场规则早已改变,更注重基本分析和长期价值,他那一套依靠个人判断和资金推动的短线操作手法,早就过时了。”
尽管嘴上如此说着,但约翰心中却已泛起涟漪。
今晚是花旗银行的高级客户酬谢酒会,门槛极高,个人资产若低于百万美元,根本不可能收到邀请函。
杰西破产多次,信用尽失,在花旗的内部客户评级中属于“高风险/无价值”类别,他是如何获得邀请的?
难道这位曾经的华尔街之王,又再度崛起了?
杰西在前两次破产时,凭借其过往的辉煌战绩,仍有不少金融机构愿意为他提供融资。
然而,接连四次破产,尤其是最后一次,几乎耗尽了他所有的信誉和资源,整个华尔街都已将他彻底抛弃和遗忘。
不多时,那名助手匆匆返回,并在约翰耳边低语几句。
约翰眼中顿时闪过惊异之色,他刚才就是让助手去打探杰西今晚受邀的原因。
然而助手带回的消息令他震惊,他没想到杰西的公司在他们银行开设的投资账户,就在过去一个月内,竟将一百万本金翻至三百万!
这个时期的三百万美元的购买力相当于后世的七八千万美元甚至更多,即便在纽约的顶级金融圈子里,也足以令人侧目。
第316章 利弗莫尔(二合一)-->>(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