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89章 李敖:瞧瞧刘教授的格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对,刘教授说得对,以前我也是西化观点的支持者,经过刘教授的点拨,我才明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我们的文化很优秀,没有不去传承的理由。这里我提一下余光中。我虽然很不喜欢这个人。

    但是他的情况可以证明许多问题,他到了岛上之后,提出过文学向西看的观点,事实上也是这样做的。后来呢?后来才知道不行,又转了回来,写出了《乡愁》这样的知名诗。

    这就告诉我们,文学没了文化的根,就是无根浮萍,根本成长不了参天大树。”

    刘一民和李敖一问一答,给整场会议开了一个好头。

    白先勇提出了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学习西方文化的观点:“我这个人喜欢昆曲,喜欢看《西厢记》,喜欢地方戏。可能因为我的家庭原因,我这个人其实是有浓厚的家国情怀。

    当年我上大学第一次考的是水利系,为什么呢?因为我当时想我一定要建三峡大坝。后来发现我实在不是那块料,于是才转了系。听说大陆已经在筹划建设三峡大坝,这样的水利发电工程一般国家做不了,真希望能成,也算是替我圆了梦想。”

    齐邦媛说道:“从目前来看,传统文学是两岸文学写作的根,但目前来看,两岸还是有所不同。另外大陆有乡土文学,我觉得岛上也应该有自己的乡土文学。”

    “齐大姐,岛上可以有乡土文学,但是从目前来看,是不宜有乡土文学。大陆的乡土文学是融合于整个传统文化背景里的,岛上的乡土文学呢?齐大姐,我知道你为了文学的心,但我们必须从大局出发,去看待问题。

    我们是一家人,得越走越近,不能越走越远。”李敖苦口婆心地说道。

    李敖对于齐邦媛也着实尊重,每次反驳她观点的同时,并不会说一些过激的话,而是讲道理摆事实。

    齐邦媛觉得没有李敖说的那么夸张:“我不认为岛上的乡土文学会隔离中华传统文化。我们都过春节、端午节,我们的课本上也有屈原、也有《楚辞》,各种各样的古诗。”

    “齐女士,我明白你的心,但是有心对无心,有心者胜。岛内的情况我相信您比我更明白,有这样一股势力,他们想干什么?我想您也知道。一张嘴最能混淆黑白,一时不行,若是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呢?五十年的殖民地,难保不会有殖民残留。”刘一民说道。

    夏言看到讨论的有点激烈,于是讲起中华文化和中华一统的观念。

    李敖鼓掌道:“这就是国土之大,带来的眼界之大。岛上的作家,包括从大陆去的作家,眼界也越来越窄。大陆作家在写什么?我们的作家在写什么?

    诸位代表,这是刘一民刘教授的最新作品,我昨天连夜看完了,大家可以瞧瞧,刘教授的格局和眼界。他在干什么?他在为中国人在世界上的形象而努力。”

    李敖说罢将刘一民给他的手稿拍在了桌子上:“我就喜欢这种作品,不小家子气。若是没了中华文化,光靠岛上巴掌大的地方,根本不能走出这样的作家。

    大家看看日本人的性格,典型的就是岛民心态。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实际上一国水土也在养一国人。”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