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变了个人似的。”
“哈哈哈,大哥,大嫂长得好看,平时多打扮打扮就更好看了。”朱霖拿起镜子,让大嫂看了看镜子里的自己。
杨秀云想说一句大晚上不让照镜子,可看到开心的老大媳妇儿,又默默地将话咽进了嘴里。
顾萍看要休息了,想走,朱霖拉着她将妆化完了才走,临走的时候,将一包崭新的化妆品擓在了大嫂的胳膊上。
刘一民将两个小家伙放到床上,洗脚的动静都没把两人给闹醒。
“先别脱衣服,我上去把被窝暖一下。”朱霖说道。
“没事,一会儿就暖和了。”晚上两人分别盖了床被子,又在上面搭了一条,没一会儿身上就完全暖和了。
朱霖和刘一民刚开始睡不着,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主要是讲麦积大队的变化。不知什么时候,两人就睡着了。
杨秀云和刘福庆,两人躺在床上一直在聊自家的三个小家伙,怎么聊都觉得聊不够,等到夜里两三点,俩人才睡下。
等天刚亮,两人就又起来忙活了。
早上刘一民和朱霖露出脑袋,刚露头就觉得头像是被人泼了一盆冰水,两人不约而同地将脑袋缩了回去。
等刘雨和刘林醒了,两人才无奈地找衣服起床。衣服冷似铁,要放在第一层被子和第二层被子之间暖一暖才能穿。
起来后,家里人都在忙,刘一民和朱霖不好意思地遮了遮脸。
大嫂一边给刘安系衣服一边笑道:“嗐,你们在城里待惯了,猛地回农村就是太冷受不了,水缸里的水都结了一层冰。”
“大嫂,我上午教教你化妆。”朱霖拿起暖壶准备洗脸。
大嫂看了一眼大哥,见大哥笑眯眯地没说话,于是高兴地说道:“行,我跟你好好学学,我们学校呀,好多女老师,尤其是年轻的女娃都化妆,但化的没你化的好看,太浓不自然。”
上午,李兰勇过来了一趟,想让刘一民去炒货厂里看看,刘一民想多陪陪家人,就没有去。
李兰勇听到后火急火燎地离开了刘家,自从上了电台,又接受《中青报》采访之后,炒货厂的订单就没停过。
工人三班倒的干,又增添了一些设备,各种炒货的月产量增加到了八十吨,这产量比当初李兰勇预计的最大产能又增加了一倍。
用李兰勇的话说就是现在他根本不用担心销量,全是主动来订货的,各种炒货给渠道留的利润高,又能挣钱又好买,渠道商都愿意干。
往年大队过年会给队员发点年货,今年发不了了,所有的产量都得紧着客户来。
春节是炒货销售黄金期,除夕之后,销量就会下降,等过了十五,销量更是跳水。
现在散货批发和零售小包装两条腿一起走,散货批发少的日子里,零售小包即使没批发量大,但整体的利润并不少。
等李兰勇走后,刘一民和刘一国在院子里帮忙劈柴,这些都是刘福庆从山上拉回来的,劈好之后更方便日常使用。
“一民,你要是累你歇会儿,这点活我一个人干就行。”刘一国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
刘一民将木墩上的柴火劈成两半:“没事儿,别看我天天坐办公室,我现在也锻炼。”
遇见更粗的木桩,两人只能用木锯慢慢地将木桩给锯开。
李兰勇的父亲李大山嘴里叼着旱烟袋,坐在背风处跟刘福庆天南海北的聊着新鲜事儿,眉眼间的笑意都没有消散的时候。
李大山以前羡慕刘福庆,现在李兰勇带着队员干的有声有色,加上李兰勇有了媳妇儿,天天乐的合不拢嘴。
走在大队里,谁不尊敬地喊一声支书,再过几年,就是老支书了。
刘福庆从兜里掏出一盒烟:“来,今天高兴,抽根这个。”
“行,孩子长得可真快,一眨眼,你都有俩孙子,一个孙女儿了。我们啊,马上就老喽。这磨盘放到这儿几百年还能用,这人呐站在这儿几十年就入土了。”李大山看
第558章 1987,女儿国国王拜年-->>(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