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民轻轻地拍了拍闫真的肩膀:“你还真是深得我心。”
本来没打算去上课,闫真书本都交给他了,他也就没有再安排闫真代课。
闫真一脸不解,不知道刘一民刚才的话是夸他还是损他。
“闫真呐,你还是年轻。”有人拍了拍闫真的肩膀,闫真转头看到是师姐戴锦化。
“戴师姐,您的意思是?”
“我没意思,毕竟你那老师的想法一会儿一个样。”
上了一节课,刘一民回到文研所,召集新华社课题项目组的人开会,所有的研究资料都收了上来。
刘一民将自己写的论文拿了出来,让大家整理出来一份总体的结题论文和结题报告
“你们写的算是阶段成果,结题论文和结题报告的是最重要的部分,阶段成果可能没人看,但结题论文和报告肯定是要看的。结题论文我已经写好了,大家这几天把结题报告写了。”
“好,刘教授。”
“你们谁有写结题报告?”
刘一民看了看支支吾吾的众人:“算了,我带着大家写。”
所有的研究已经做完,结题报告写起来其实很简单,主要是概述加上研究的过程、效果以及建议等几方面内容,注重于过程和成果的呈现。
刘一民带着他们写结题报告,算是对他们的一种授课,闫真和另外一名刘一民的学生刘萍也在旁边学习。
下班后,刘一民合上文件:“明天继续。”
等刘一民走后,刘萍冲闫真说道:“大师兄,你压力大吗?”
闫真嘴角发出无奈的声音:“压力大啊,我发现了做刘老师的学生,不是一件好事,压力太大了。别人问我导师是谁,刚开始我说的很自豪,现在我觉得心虚。”
“是啊,我觉得咱们说出刘教授的名字,就是给刘教授丢脸。我跟我朋友聊天,我朋友说你既然是刘教授的学生,那么你一定也学会写作了吧?”
“唉,没办法,选择了刘教授当老师,光环是刘教授给的,阴影也是。”闫真说完放下手中的资料,准备去吃饭。
到8号,两天的时间,五万字的结题报告写好。刘一民看完后觉得非常满意,让几名研究生去刻板,然后油印出来。
五万字分头刻板,一两个小时,就能够刻完。
“先印个十份吧,这份最终的资料谁都不准私自油印带回去参考。学到的东西是大家的,但里面的结论内容不准乱传。”刘一民严肃地说道。
“明白!”
等资料印好之后,刘一民将刻好的版放在了包里,拿回家锁在了柜子里。
9号一大早,刘一民带着一群研究生来到了新华社会议室,将最后的研究结果呈现给他们。
刘一民一到新华社就被穆青请了过去,穆青和几位主要的领导先将刘一民的结题论文和报告大致看了一遍。
“有理有据,还有策略,你们文研所的研究很完整嘛!”穆青笑着说道。
“那是当然,钱不白花,花到哪里哪里值!”
又看了一会儿,穆青说道:“一会儿你给大家做一做讲解,另外你给我说的赠送的研究是什么?”
刘一民将一份资料单独递给了穆青,穆青看到标题后诧异地看向刘一民,刘一民点了点头,穆青冲其他人说道:“同志们,你们先到会议室研究,我跟刘教授一会儿过去。”
等人走后,穆青说道:“《关于美国认知作战报告》,这是你写的?”
“对,附赠的。”
穆青看了看内容长短:“你小子,不只是赠送这么简单吧,你这是把我们的馋虫勾起来,为明年的合作埋钩子是吧?”
“您说的,只要做得好,咱们继续合作嘛!”
“认知作战,这个名词我还没听过,你给我讲讲。”
“其实就是通过信息的传播去根据自己的意志塑造目标国家决策者和民众对于事件或者趋势的认知。
比如古巴导弹危机,现在全世界的人都认为是美国占了上风,可实际上真是如此吗?
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的背景是什么?是美国向土耳其运送导弹和核弹,威胁苏联。之后苏联通过向古巴部署导弹,逼走了美国在土耳其的核力量,还拿到了美国对古巴的安全承诺。
当然这个承诺不重要,重要的是苏联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但是美国通过宣传,包装成了他们大赢特赢,苏联大输特输。苏联跟美国比,在使用媒体方面,远远不如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