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21章 加入国家教材审定委员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耐心地给两人喂饭。

    等到收拾完碗筷,朱霖走进书房问道:“咱爸要走了?”

    “你怎么知道?”刘一民好奇地问道。

    朱霖将双手撑在桌子上说道:“你没看咱爸眼里那不舍得的样子,我一看就知道是要走了。”

    “后天的火车,老家的庄稼该收了。”刘一民说道。

    朱霖感慨道:“中国人一辈子离不开土地,农民离不开庄稼。”

    “要是都离开庄稼了,城里人就饿死了。”刘一民笑着说道。

    朱霖轻轻地拍了一下刘一民的肩膀:“说的是,土里长出来了最干净的庄稼。”

    十点后,刘福庆哄着刘雨和刘林跟他一起睡,可惜两个小家伙十分坚定,无论提出多么诱惑的条件,就是摇头不同意。

    “爸,等过年我们回去,或者收完玉米,种下麦子,想来再来。”刘一民说道。

    刘福庆没有说话,哄了一阵见确实不行才放弃了。

    8月29号,刘一民将刘福庆送上了火车,透过火车的车窗,一个劲儿地跟刘雨和刘林摆手告别。

    “走吧,回去吧,爷爷已经离开车站了。”杨秀云扯着刘雨和刘林的小手准备往回走。

    火车上,刘福庆看不到几人了,但还是往外探着身子。

    “老哥,看不到了。”

    经过旁人提醒,刘福庆才依依不舍地关上窗户坐在了床铺上。

    “老哥,那是你的孙子、孙女儿?”

    “是啊,两岁半喽,聪明着嘞。”刘福庆幸福地说道,接着又看了一眼窗户:“嘿!这两个没良心的小家伙,爷爷要回家了,也不知道哭两声。”

    “哈哈哈,老哥,孩子要是这哭了你又心疼喽!”

    “那是,毕竟是俺老刘家的骨肉。”

    “隔辈亲隔辈亲,隔着一辈就是亲呐!”

    刘福庆从兜里拿出一根烟递给说话的乘客:“两个小家伙出生的时候我在老家,都是他奶奶带,跟他们奶奶亲。”

    这盒烟是上车的时候,刘一民塞到他兜里的。

    回去的时候路过邮局,刘一民到邮局了一趟,汇给了馆长老张一笔钱,上次让他帮忙寻个摩托车,昨天来电报说有货了。

    这个摩托车是刘一民托他送给大哥刘一国的,有了这摩托车,大哥回老家就更方便了。

    刘一民知道直接寄给大哥钱,他肯定不会要,来一个先斩后奏,他也没办法推脱了。

    走出邮局,杨秀云问刘一民汇钱干什,刘一民拉了拉衣摆:“给大哥买个摩托车,骑个自行车回家不方便,这样大哥就能常回家看望你们了。”

    “买啥摩托车,你们有钱是你们的,不用总接济你们大哥。”杨秀云说道。

    朱霖搂着杨秀云的胳膊说道:“妈,花不了多少钱,刘老师有钱,钱现在放哪儿越来越不值钱,还不如拿出来买东西。现在胡同里都忙着把钱换成柴米油盐和电器呢,东西涨价涨的太厉害了。

    要是能买汽车,给大哥买个汽车也没问题!”

    见朱霖没意见,杨秀云才放下心,她就怕家里两个儿媳妇儿闹矛盾。

    “行,你大哥大小也是个干部,有个摩托车方便。汽车就算了,要坐也是你们俩坐,你大哥那个级别开太招摇了,不知道的还以为他钱是贪污来的。”杨秀云说道。

    刘一民看了看有变黄兆头的树叶,冬天快来了,要是有辆汽车,幸福指数真是直线上升。

    嗯,应该当个事儿办!

    朱霖没有回四合院,而是回到人艺准备排戏。

    中午,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李书和商务印书馆的黄春雨来了一趟,送来了五十本左右的《邓稼先》样书。

    邓老的照片被印在了封面,目录之后则是一位位科学家写的故事,每个人写的字数在两百字左右,放了五页,都是对邓老的怀念。

    “杨振宁教授也写了?”刘一民看到最后一个人名。

    不仅是杨教授,还有李政道教授,听说他们有矛盾,分开

第521章 加入国家教材审定委员会-->>(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