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忠侯看到朱霖,赶紧握手说道:“你在香江和东南亚名声越来越大了。听说你在香江演过话剧?当时大家看你演出,但是不认识你,现在到香江,可以说没人不认识你。”
“谢先生,你过誉了,都是观众抬爱。”朱霖客气地说道,语气不疾不徐。
谢忠侯看向刘一民:“一民,你真有福气,夫人花容月貌且又知书达理。”
谢忠侯的话夸的刘一民和朱霖相视一笑,向谢忠侯了解了一下《霍元甲》在香江的情况。
“《霍元甲》在香江的票房已经突破了一千五百万港元,被香江的媒体誉为大陆的一股旋风。制作的比香江电影精良,将本地的武侠电影甩到了后面。”
“不错,不过上映快结束了吧?”刘一民问道。
“是快要结束了,估计还有半个月。”
一般电影上映的日期为三十天左右,热门电影会拉长一下,如今霍元甲已经在香江和东南亚上映一个多月了。在其它地方上映较晚,刘一民并不清楚具体卖了多少。这个数字目前只有中影知道,北影厂都不知道。
谢忠侯询问刘一民靠这个剧本能拿多少钱,谢忠侯听到只有几千块钱,感到非常吃惊。
“这也太少了,要是在国外,这剧本你最少要挣几十万。”谢忠侯十分惋惜。
刘一民老实地说道:“我不想说什么我从不觉得吃亏的大话,但在目前国内电影体制下,这是我能拿到最高的剧本费了,我已经相当满足了。”
“我们大陆普通工人一个月才一百多块钱,我去过香江,知道那里的工人工资水平。刘老师这几千块钱,在国内也相当于几十万呢。”朱霖接话道。
谢忠侯抿了抿嘴唇:“终究还是有所不同,要是在外面挣几十万,拿回大陆消费,相当于几百万。”
“这就是情况不同,大陆作家以前更是轻利,这两年大家谈起稿酬才自然了许多。”
谢忠侯品尝了一口家乡菜久久不肯咽下,等到味道在嘴里充分刺激味蕾之后,才满足地咽了下去。
“一民,你的剧本《奴隶的救赎》今天在岛上首映,我听岛上的同事讲,电影票早在几日前就抢光了,应该能卖不少票。李敖还在呼吁大家去看呢,这部电影你应该能挣不少钱吧?”
“这个还可以,主要看票房。”刘一民笑道。
“那就好,跟美西方文艺行业打交道得小心,他们做账的水平太高了。”谢忠侯认真地说道。
“明白,防着他们这一手呢。”
郑洞国他们打来电话,询问谢忠侯能否见去见他们一面。
谢忠侯看着刘一民手里的电话,神色复杂,心里面仿佛在权衡着利弊。
郑洞国叹了一口气:“不愿意过来就算了。”
“郑长官,我去,我今天下午去可以吗?”谢忠侯语气迟缓地说道。
“好好好!”郑洞国激动地说道。
下午,刘一民和谢忠侯一起来到了郑洞国的家里,屋子里乌泱泱的,看到谢忠侯后,一个个纷纷开口询问岛上是怎么想的。
谢忠侯也不知道怎么说,只能讲一些官方的措辞。直到话题转换到岛上建设和一些政策风貌时,谢忠侯的话才多了起来。
谢忠侯说话十分谨慎,有些话题能转就转,能略过就略过。
黄维低声冲着旁边的李仙洲说道:“‘中央社’报喜不报忧是有传统的,战场上兵败如山倒,广播里喊着大捷!大捷!”
“老黄,你就别发牢骚了。”李仙洲轻声说道。
刘一民在旁边没怎么说话,而是听着他们聊天。
聊了三十分钟左右,谢忠侯又给大家拍了一张合照。临走的时候,郑洞国询问孙立人的情况。
谢忠侯讲了两句,郑洞国又问:“寄给老孙的土,不知他是否收到?”
谢忠侯尴尬地说道:“待送!待送!”
在场的人谁不是人精,谢忠侯这样一说,大家都明白是什么意思了,没人敢去送。
“诸位长官放心,如有机会,我一定送。”谢忠侯临上车又加了一句。
“好!”
谢忠侯除了第一天专门拜访刘一民之外,接下来都在忙着拍照,忙着观察大陆的社会,偶尔会来跟刘一民见一面,对自己看到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吉安所,刘一民手里拿着一本书翻看了几页,旁边坐着魏巍和老首长。
魏巍问道:“一民,你觉得写的怎么样?”
“好,对我以后写国内革命类题材作品很有帮助。”这是魏巍等人编写的老首长传,花费了大量的功夫,总共分为三篇“青春篇”、“风华篇”、“劲松篇”三篇,不过目前还没写完。
“你小子别光说好,有什么问题也要指出来。”老首长笑着说道。
刘一民随即委屈地说道:“您这是为难我,资料都在编撰组手里。”
老首长的传记写的时间较晚,因本人不太同意写传记,写了一部回
第506章 《霍元甲》全球票房达3700万美元-->>(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