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向东南亚华侨表示感谢,并且号召美国华人积极捐款。
岛内由于报禁存在,普通人根本不知道国际上发生的事情。只有高层和消息灵通的个人才拿到了这消息,高层震动,私下纷纷讨论。
此时岛内正因为李敖、余光中、席慕蓉三人在新加坡发表联名文章的事情吵成一团。只有三毛远在中美洲,岛内鞭长莫及。
李敖依然嘴硬,余光中回到岛上后就深居简出,席慕蓉几乎无人关心。
有人要求严惩三人,也有人认为三人的罪过并不大。立法院吵得凶,但蒋大却一直没有表态。
善于观察领导意图的人明白蒋大的态度,开始顺着蒋大的意图制造舆论。
这边还没消停,仅搁两天,四千三百万美元新闻又来了。
“胡闹,简直是胡闹,大陆这是搞什么幺蛾子。”
“是挺胡闹,不过当务之急我看应该是派人接洽,这可是四千三百万美元呐!”
“准确的说是四千三百万零五美元,那个大陆的作家可是将文学奖奖金给捐了。”
“这笔钱不是个小数目,如何用是个学问呐!”
立法院内吵成了一团,蒋大依然迟迟没有表态。
被软禁的孙立人听到这个消息后,只对着院中的花草说了一句“大势不可逆”。
孙立人抵达岛上后没多久就被软禁,一直软禁了三十三年,直到88年才被释放。
此时他虽然被软禁,但相比之前有了更大的自由,种了许多花草果树,全家靠着在市场上出售水果为生。
那个锋芒毕露的将J已经适应了被软禁的生活,从最开始的愤怒到平静以待。
此时全世界华人的目光都汇聚在了岛上,海外媒体更是拿着放大镜看,一有风吹草动立马见报。
飞机上,陈嘉庚的长孙陈立人坐在刘一民旁边,手里面拿着报纸。
陈立人跟他们坐同一班航班到香江,之后他独自去厦门,他称这一趟为返乡之旅。
“一民,你知道吗?我现在的心情极为激动,但又有带点.”
“近乡情更怯。”
“对对对,就是这种,我只在家族的照片上看到过大陆,看到过厦门,不知道现在的厦门是什么样子了?”陈立人冲着刘一民说道。
“肯定是比以前好,厦门现在是经济特区,发展的速度还行。但估计没有鹏城好,你可以去鹏城看看,鹏城才叫一日千里。依照这种速度,超英赶美不是问题。陈董,你别觉得我这是左翼话语。
美国在前面跑,中国在后面追,只要速度快,就一定能够追上。”
刘一民的话陈立人不太认同,但也没有反驳,而是说道:“我当然是希望大陆越来越好。”
秦牧从前面转过来说道:“陈董,你知道什么叫鹏城速度吗?三天一层楼,美国最快的速度是四天。现在鹏城旁边的蛇口,喊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比鹏城速度还速度。
整个鹏城就是一片火热的工地,我去看过,那是一个造梦的地方。一民说得对,敢教日月换新天。”
秦牧让刘一民有时间也去参加一下鹏城,建设的氛围比燕京火热。
秦牧的话让陈立人来了兴趣,当即决定自己参观完厦门之后,就去鹏程。
“陈董,咱们到时候燕京见。”刘一民说道。
“燕京见。”
飞机抵达香江,他们回来的消息早已经被香江媒体得知了,整个机场的出口被记者围的水泄不通。
他们迫切地想从刘一民嘴里得知一点内幕消息,无论是联合署名文章还是老兵返乡基金会。
陈立人笑着说道:“一民,你在香江比得上那些TVB明星了。”
“陈董,别开我玩笑了。这些媒体的问题我一个都不想回答,他们的脑回路很畸形。”刘一民毫不客气地说道。
“刘先生,刘先生,请问四千三百万美元的数字是不是刻意放出来的?只是为了给岛上施加压力?”
刘一民冲着陈立人低声说道:“我说的没错吧。”
“是有点不正常。”
刘一民冲着记者说道:“如果你觉得是假的,你可以去证明,另外过一段时间,基金会的具体捐赠金额和财务都会公示。”
“刘先生,刘先生,那公示出来的金额会不会低于四千三百万美元呢!”
“低于?只有高于,没有低于!”
“你是出于什么目的写下那篇文章呢?”
“什么目的?没什么目的,只是一位中国人最朴素的情感表达。欧美、东南亚等数不尽的华人协会发声,你觉得是为什么?”刘一民反问道。
看到新华社的记者,刘一民主动停下了脚步。
“刘教授,您对本次的新加坡之行怎么评价?”
“我感受到了全世界华人团结的力量,我相信只要我们一直团结,就一定能走好改革开放这条路。”刘一民笑着说道。
刘一民简短的回答了
第496章 载誉归国-->>(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