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87章 谢忠侯的“名垂青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腾笼换鸟的政策,逐步换掉落后产能,开始打造金融和航运枢纽。

    坐在车上,众人好奇地打量着新加坡的街景,道路两旁都是常见的热带树种棕榈树。

    杜南发坐在副驾驶回头说道:“等到酒店之后,大家可以到楼上吃饭。受邀请的华人作家陆陆续续抵达,如果想交流的话,可以自由交流。”

    姚雪垠好奇地问道:“现在都谁到了?”

    “马来西亚华人作家朵拉(林月丝),叶观仕、新加坡华人作家卢涛、美国华人作家陈若曦、西班牙张琴等。岛上明天才过来,三毛晚上十点左右会到。”

    刘一民了解过这些人的资料,对他们的写作风格有大体一致的理解,除了三毛之外,其余人的书还真没读过。

    刚下车,刘一民就见到了刚才杜南发介绍过的几名作家,几人目光一直紧紧地盯着刘一民,像是审视又像是在确认。

    杜南发笑着介绍道:“这就是刘一民先生。”

    他们脸上的表情立即舒缓了,笑着走过来握手:“刘先生,我们在报纸和电视上见过你,但见面仍然为你的年轻感到诧异。”

    “大家站在这里是欢迎我们吗?”刘一民好奇地问道。

    新加坡作家卢涛连着说了两遍“是呀,是呀!”:“我们要向优秀的华人作家致以敬意。我们早上就商量好了,一定到门口亲自接你才行。”

    刘一民向他们介绍了一下其他人,几位女作家看到王安忆后,立即围了过去,像是找到了话题。

    王安忆跟她们交谈的时候有点拘谨,走进房间关上门才松了一口气。

    刘一民走进房间,出版社编辑跟在他的身后,跟他介绍了刘一民的在东南亚的表现。

    当听到《凯旋在子夜》有越文版出版的时候,刘一民吃惊地问道:“你们都把打越的书送给越南人看去了?”

    “一民,你不用吃惊,相当一部分越南人对你的作品很感兴趣,翻译成越文版的作品并不少。”吕文解释道。

    刘一民拍了拍吕文的肩膀说道:“干的不错!”

    新加坡华人多,但整体市场太小,尽管如此,刘一民的书合计卖了约二十万册左右,是当地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在华人文学史上,新加坡的作家不仅在国际上不太出名,在当地的影响力也有限。

    刘一民换了一身凉爽的衣服,起身和代表团一起去楼上用餐。

    楼上中西餐都有,刚进门一声咖喱味英语差点吓到他们:“Welgome do Singapore!”

    吕文说道:“这是印度侍者,新加坡印度人占很大的比例。”

    刘一民微微点头,他对新加坡有印度人不奇怪,只是刚才咖喱味突然扑面而来,吓了他一跳。

    他们找了一个人少的地方坐着吃饭,吕文一边吃,一边向大家介绍着新加坡和阿波罗酒店。

    “见习营就在楼上的会议室,整体活动范围就是这酒店,晚上可以在酒店下面散散步。”

    下午,中侨集团的人找到了刘一民。中侨集团旗下的电影公司是中影在东南亚的总代理,创始人是林日顺,福清人。他很早就下南洋到印尼打工,后来因为印尼PH,他被迫来到了新加坡。

    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很快就在新加坡成立了中侨百货,专卖来自中国的百货,如中药、衣服等特产。彼时,中国跟大部分东南亚国家还没有建交,各地华人想要买特产以解思念之苦就会来中侨。

    甚至世界上各地华人路经东南亚,都会专门来一趟。

    凭借着百货,中侨开始不断壮大,后来成立了中侨电影,旗下院线主要以放中国电影为主。还不断地邀请各大电影厂来新加坡观光学习,宣传大陆电影。

    他们来找刘一民,就是谈《霍元甲》首映活动的问题。

    “刘一民先生,我们准备在25号晚首映,放映完之后有个分享会需要您做个演讲。”

    “没有问题。”

    “另外我们老板林日顺先生想见一见您,可惜他身体不好,不能亲自前来,所以.”

    刘一民笑着说道:“你们在方便的时候,我可以登门拜访。”

    “那太感谢您了,我到时候打您电话。”

    等中侨的人走后,姚雪垠召集大家开会,想让大家晚上一起欢迎三毛的到来,给三毛这种爱国岛上作家打气。

    “我没有意见。”刘一民说道。

    姚雪垠看向其他人,见大家都同意:“那晚上咱们就晚点睡,根据三毛的行程,将在晚上十一点左右到酒店。”

    接下来的时间,基本上没有再来打扰刘一民,他终于能好好地坐在床上休息一会儿了。

    晚上吃过饭,代表团的人在周围逛了一圈,接着回到刘一民的房间聊起了见习营的事情。

    姚雪垠参加过最有发言权:“其实就是观点交流的舞台,大家既是学员也是老师,一边讲课一边听课。”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