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民又代表编辑部给梁向东发了一个三百块钱的春节红包,随后离开了四合院。
刘振云他们也不需要票,他妻子郭见梅是在部委工作,拿到票很容易。
见票送不出去,刘一民干脆请师娘李玉如和师姐万方一同去参观。她们两个虽然去过,但大家伙一起也热闹。
朱父朱母看到刘一民送来的两张参观票,高兴地拉着刘一民进屋喝茶。
“爸妈,到时候咱们在81号门门口集合。”
“好好,系统里发票,我们总是抢不到。”
参观票按照D、政、军、ZX、RD五大系统发放,到医院和学校这种下级单位,票早就分的差不多了。
回到家,刘一民将票递给了杨秀云几人,喜梅查了查里面的票数开心地问道:“刘教授,还有我的票啊?”
“有。”刘一民已经走进了书房,他要给杨伟光打个电话,两人交流了一下信息,觉得肯定能成,于是两人先积极做着准备。
2月初,刘一民带着一家子人聚集在了南长安街81号门门口,等到李玉如和万方赶来后,大家开始朝里面进。
排队进入后,得到一个朝东的小门剪票,用工具咔嚓一剪,证明这张票已经用过了。
跟以前买完火车票到出站口,有专人剪票一样。可要是身份证和纸票放在一起剪,那可就倒霉了。
从见面后,李玉如和万方就抱着两个小家伙,不是让他们喊奶奶,就是喊万方姑姑。
李玉如正了正刘林脑袋上的帽子:“瞧这虎头帽多有精神!”
“师娘,你走路小心点,路上有雪。”刘一民说道。
天公很不做美,开始飘起了小雪,大家顺着指示牌往里面走,不过人多,雪根本存不住,就怕打滑。
参观的区域有限,大家从老人家的“菊香书屋”到湖边,走到老首长办公的地方时,李秘书看到正在给家人拍照的刘一民。
“一民同志,你这是?”李秘书问道。
“我带着家人来参观参观。”
李秘书将拦游客的线拉起,让他们走到了非限制区域:“一民同志,你要来怎么不早说呢,我们也有参观票。”
“过年了,老首长肯定也忙,就不跟你们添麻烦了。”刘一民赶紧说道,旁边的殿门口,一群穿着军装的人在排队,一看就是有许多事情。
李秘书说道:“你们冷吗,我找个屋子去给你们倒点热水?”
“给两个小家伙泡个奶粉吧。”杨秀云说道。
于是找了一间没人的屋子,两个小家伙去了一下厕所后,手里捧着暖和的奶瓶满意地离开了。
“李秘书,再见!”
“再见,一民同志,老首长太忙,我就不进去跟他汇报了。”
一家人继续前进,脸上冻得通红,但是雪景很出片,拍了不少不错的照片,高高兴兴离开了中海。
离开之后,他们没回家,而是到大前门的东来顺吃了热气腾腾的涮锅才离开。
刘一民点了不少羊肉,朱霖看向李玉如问道:“万老师今天一个人在家吗?”
李玉如笑道:“让他去到六部口找老沈,去吃老沈家的杭帮菜了。”
“一民,小霖,你们过年回汝县?”
朱霖看了一眼刘一民说道:“两年没回去了,该回去一趟了,估计初六就回来了。”
吃了十分钟涮锅,大家身上就热乎了起来。他们吃饭的时候非常小心,生怕两个小家伙被锅里面的水烫到。
万方好奇地问道:“小霖,《霍元甲》拍的怎么样了?我们可都等着看呢!”
“估计还得一个月。”朱霖无奈地说道。
“唉,现在的片子都不好看,我们就等着《霍元甲》呢。”李玉如乐呵呵地说道。
“今年的春晚应该还不错。”刘一民说道。
万方打量着朱霖说道:“霖霖应该去春晚当个主持人,我相信肯定会大放异彩。”
三家人热热闹闹地吃完饭走出涮锅店,分头回家。回到家里,喜梅和杨秀云热烈的讨论着中海的见闻。杨秀云不断地拍着腿说自己长见识了,回家可有的说了。
“娘,到时候照片洗出来就挂在咱家的大门上。”刘一民故意说道。
杨秀云知道刘一民在调侃,但还是大声说道:“行,我看行。”
热闹过后,一家人将衣服给换了,坐在温暖的华侨公寓里面,讨论起了回家要带什么。
晚上杨伟光又给刘一民通了电话,告诉他上级领导原则上已经同意,正在研究,具体发文要到春节后了。
“一民同志,接下来就看你们文研所的了。我们准备把每周周日八点到九点的黄金时段给《青年夜话》栏目,频道是中央广播电台主频道,你觉得怎么样?”杨伟光比刘一民的心情更激动。
“我看可以,具体的咱们当面沟通,等我从老家回来吧。”
“行!”
二月五号,一家人坐上了飞往郑州的飞机。在起飞的过程中,刘一民和朱霖观察着
第478章 一民小学-->>(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