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67章 《血战台儿庄》审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一般迁往华侨公寓。

    杨秀云看着院子里吹起的落叶感慨道:“这日子可真快,数着数着就到头了。明明觉得刚热,这天儿就冷喽。”

    “娘,日子是越过越快喽,小时候总觉得过年好,盼着望着,就等着大年三十吃顿好的。现在一眨眼,就又到过年的时候了。”

    “今年过年回去吧?”

    “回,咱们一起回去。”刘一民说道。

    杨秀云听到这话非常高兴,孙子孙女都快两岁了,村里人还都没见过呢,今年过年终于能让村里人看看了。

    “霖霖要回来了,你明天记得早点去接她。”杨秀云嘱咐道。

    “娘,我知道。”

    刘一民走进房间将屋子收拾了一下,明天下午三点的飞机。

    翌日,刘一民走进燕大,燕大的学生正在三角地里讨论时政,有人看到刘一民后,立即冲着这边吆喝了起来。

    “刘教授,《霍元甲》写的好哇!”

    “好哇!”

    “刘教授,《尘埃落定》写的好哇!”

    “好哇!”

    学生们一唱一和,声音从三角地能传到未名湖的对面的博雅塔,欢天喜地,朝气蓬勃,一幅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刘一民远远地冲着他们摆了摆手,并没有停下车跟他们聊天。这群学生精神状态特别好,能跟刘一民站着聊一上午。

    到办公室,刘一民将脑袋上的帽子摘下,跑到火炉旁边将手烤热。

    “冷吧?这还早着呢!”吴组缃乐呵呵地说道。

    刘一民前面烤热之后,又转身烤了烤后背:“这炉子火够大的,先来的教授居首功啊。”

    王瑶揣着手说道:“玉石啊,你以后来早点先把火弄弄,这样多好。”

    “好,王教授。”

    刘一民问道:“王教授、吴教授、文研所的几个人觉得怎么样?”

    “挺好,我看干脆别还给他们学校了,就留在咱们燕大得了。”吴组缃笑道。

    “哈哈哈,你们是见一个想要一个,当初王立群也是这么说的。”

    王瑶正色道:“那个查海生脾气有点静啊,静的有点出奇,感觉这孩子心里面有很多事儿,你得好好的了解了解,别再出问题。”

    “这孩子诗歌很纯粹,没想到以前法律系还有这样的学生,不过确实孤僻。都说伟大的诗歌在极端的情绪中产生,但是也没必要太极端。这孩子真实坦诚,就是太孤僻了。”吴组缃一连叹了几口气,不断地摇头。

    “两位教授,您也得多做做学生思想工作,万一比我好呢。”

    “咱们一起努力。”

    海子的性格纯洁坦诚,但又十分敏感,跟许多“神童”一样,有着不被外人所理解的痛苦,15岁考上燕大,幼小的身体承担着许多心理压力。

    国庆的时候,几个人都相约一块出去玩,就海子没去,平时也不太合群,戴建业几人将他当成小老弟,想让他活跃点,但也不起效果。

    刘一民跟他们聊了一会儿,去文研所了一趟。几人正在屋子里专心写论文做研究,李良荣不在,他跟着另外几个老师编教材,海子正在写作。

    他趴的离纸很近,身体微微蜷缩,跟其他人座位的间距很大。

    文研所大家研究的东西都有相通的地方,不免要经常互相交流,于是就离的很近,海子的座位就像是孤悬海外的小岛。

    刘一民离海子的位置不远,海子猛地抬头,看到是刘一民,微笑着喊了一声:“刘老师。”

    “你在写什么?”

    “我在写一篇国内诗歌研究的论文,也想一想自己的诗歌。”海子老实地说道。

    刘一民征求他同意后看了一眼夸赞道:“你写的不错,你是一个好诗人,但你可以更好。”

    “怎么更好?”

    “你的诗歌是你精神世界的产物,与其说你写出来了这个世界,不如说你向往这个世界。有个精神世界是好事,但也要使得精神世界跟外部世界有所联系。伟大的诗人在实践中发现诗歌的真谛,浪漫主义色彩过浓的时候,也可以增添点现实。

    你喜欢梵高?”

    海子点了点头,他望向刘一民,他这一刻觉得刘一民是最懂他的人,刘一民的话狠狠撞击着他的心灵。

    梵高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大家对他最大的印象就是他画的向日葵。海子《阿尔的太阳》就是纪念梵高之作,梵高最后因精神错乱自杀。

    “精神世界太丰富、太细腻是一件好事,因为你可以静静地观察到寻常人看不到的东西。但也是一件坏事,因为你无法改变,但你又无法熟视无睹,所以你痛苦,你憔悴。你站在群山之巅,嘲弄世人的愚蠢。

    但这不是我们学的群众观,我们想改变就要走入群众里面,跟人民群众打成一片。

    海生,这是一个善恶交织的世界,没有所谓的理想国。罗曼罗兰说,真正的勇士是看清生活的本质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海子看

第467章 《血战台儿庄》审片-->>(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