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60章 从《霍元甲》开始的国内武侠电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子孩儿遗弃家中,老娘年迈是否健在?”

    刘一民说完,在座的几个人眼圈微红,长达几十年的思乡之苦、夜夜翻来覆去,就这一汪海峡,有多少是海水,又有多少是老兵的思乡泪。

    郑洞国拍了拍椅子的扶手,大声地说道:“是啊,有多少是海水,又有多少是儿郎的思乡泪。”

    他们觉得刘一民说的不错,是应该推动老兵返乡探亲,长达几十年的分离,分开的太久了。

    程思远起身在客厅中间反复踱步数次,击掌道:“如能推动老兵或家属探亲,我相信未来的全面交流不在话下。”

    “不过这件事也得慢慢来,从长计议。咱们这边要是搞得热火朝天,说不定还会激起对面的逆反心理。闷声干大事,想办法在对面内部形成一种思潮才对。”刘一民笑着说道。

    “那这就是咱们统一促进会接下来的任务了。既然是内部,我们得跟海外的人联系联系,由他们从中传递信息。”

    在郑洞国的安排下,会议形成了具体的文件内容。不仅要让会里的会员看一看,他还要让上级部门看一看。

    中午吃饭,气氛再次活跃起来。有人提起对面现在发展得不错,经济突飞猛进。

    “奇了怪了,搞经济的跟开窍了一样。”

    刘一民说道:“诸位,光头带走了国内的黄金、美元,用这些黄金美元去建设一个省,诸位觉得快不快?”

    除此之外,还在岛上进行了分田地。这帮人根基在大陆,跟士绅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者本身就是大地主,自然不会损害自己的利益。但是到了岛上就不一样了,岛上的地主跟自己可没啥关系,宰了就宰了,在宰的同时刀上还能沾点油。

    吃饭的时候,郑洞国邀请刘一民加入了他们的促进会,帮他们出谋划策,

    吃完饭,同学会结束,刘一民回到了四合院。

    《黑奴的救赎》剧本写好的时候,《收获》正在纯文学杂志市场上攻城掠地。

    《黑奴的救赎》在国内也有巨大的市场,尤其是听到美国导演要把它拍成电影之后,很少有人怀疑里面内容的真实性了。

    刘一民将剧本从中国寄出,并给导演弗兰克附赠了一封信。

    这些事情做完,刘一民在四合院里休息了两天后,带着一家人来到了北戴河。

    这次刘一民没有住在北戴河的创作之家,而是在靠着通过创作之家的赵秀文租了一户小院。

    “一民同志,咱们创作之家有的是地方,你费这个钱干嘛?”老赵不解地问道。

    “我们人多,小孩子时常哭闹,就不去打扰同志们了。”刘一民笑着说道。

    除了杨秀云和喜、刘雨、刘林之外,还有朱父朱母,朱母提前将年假休了,朱霖在人艺脱不开身,就没有来。

    刘一民跟在老家的刘福庆拍了封电报,刘福庆也想孙子孙女,接到电报后就开上介绍信坐火车来了。

    一大家子挤在创作之家,估计不少人就要嚼舌根子了。

    自己租个院子,一个月不到十块钱,无拘无束。

    老赵走后,刘一民笑着说道:“爹娘、爸妈,你们放心在这儿休息。你们想吃啥,尽管去买。”

    “我们去外面沙滩上转转。”杨秀云抱起刘雨说道,朱母拉着刘林的手。

    “行,别走太远。”

    现在北戴河这边的治安是一年最好的时候,不少领导都在北戴河办公,刘一民也不担心他们出现什么事儿。

    刘一民坐在平房上,望着海边,思绪随着潮水翻涌。

    本来到北戴河是边休息边写作,但蒋大横插一脚,让刘一民在北戴河也没办法完全地休息。

    尤其是在北戴河办公的首长对刘一民在郑洞国家里聊天的内容很感兴趣,经常找刘一民聊天。

    “有个作家叫三毛,跟鄂省的文联主席姚雪垠在新加坡的会面故事感动人心,像这类的知识分子都是可以争取的对象,让他们看看大陆,看看山水文化,我想对两岸是非常有意义的。”老首长将棋盘上的“车”挪到了刘一民的“马”旁边。

    “您这是偷袭啊。”刘一民笑着将“车”给逼走。

    “你小子讲话不专心,双眼都在棋盘上。”老首长不满地说道。

    “跟您下棋,我肯定得全力以赴。”

    “你觉得我说的怎么样?”

    “可以是可以,但跟对面交流并不容易。像三毛这样的知识分子想来,可咱们单方面邀请没用,得对面同意。”刘一民说道。

    “是啊,可以想一想嘛。”老首长说道。

    “美国人可以搞国际写作计划,咱们到时候也可以搞个两岸写作计划。”

    老首长觉得刘一民说的挺对,还笑称到时候要真有了这样一个写作计划,就让刘一民去管理。

    “你最近在写什么?”

    刘一民笑道:“老首长,您这话锋转换的可真够快

第460章 从《霍元甲》开始的国内武侠电影-->>(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