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来在镜头面前打着招呼。
意大利记者称刘一民泰然自若的神情,更像是一个适应了镜头的明星。
【传统东方文化滋润出的年轻作家,温文尔雅的东方气质,更像是穿着中山装的外交家。】
林大使笑道:“一民比我更像外交人员,我们这群草鞋兵,穿上西服也浑身不适应。当年将我从宣化调到外事部门的时候,我还闹了很长时间的情绪。一民,在意大利有事情可以找我们使馆,另外我们也跟罗马市政厅、和组委会都提前进行过联络,放心领奖,预祝你在意大利收获满满。”
新华社的记者冲刘一民做了几个采访,准备发回国内:“目前国内报纸实时关注着你在国外的行踪,大家都惦记着你呢!”
刘一民回答完后,林大使和新华社的记者先行离开了。帕斯托雷留在房间里,想再跟刘一民谈谈合作。
“在广阔的地中海上,遗落着无数璀璨的明珠,有的明珠属于半岛国家或者是法国等国,但也有许多独自建国的岛屿,比如马耳他、塞浦路斯,还有一些岛屿,以及一些在世界版图上占比很小的沿岸国家,我们想将他们纳入我们的出版范围。”
刘一民看着帕斯托雷指的几个国家,没有多想就将他们的授权给了他们出版社。
这些国家面积小,市场加起来说不定还不如国内一个县,像梵蒂冈这种地方,更没有多少价值。
“刘,我回去准备合同。你将是我们出版社今年的主推作家,我相信,未来的世界文学界,将会留下你更深的足迹。”
下午,刘一民和吕同六没有通知其他人,游览了一下罗马。评奖委员会提供的车和司机想跟着,刘一民拒绝了,毕竟车上印着那么大的一个诺尼诺文学奖徽章,谁都知道刘一民在附近。
两人到了古罗马的角斗场看了看,古老巨大的罗马式建筑,能看见古罗马的辉煌,也能看到古罗马的残酷。
刘一民冲着吕同六说道:“这里不知道回荡着多少奴隶绝望的嘶吼声。”
“血腥残酷的古罗马。”吕同六认同地点了点头。
“族群之争就是这么残酷。”
两人为了不耽误明天的颁奖典礼,五点左右就回到了酒店。五名评奖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入住酒店,帮助两人明日赶往颁奖现场。
3月10日下午一点,车队开始前往罗马大学。颁奖仪式将于下午两点举行,地址就在罗马大学的学术报告厅。
刘一民的车走在最前方,后面依次是诺尼诺文学奖意大利国内奖项的获奖作家,诗歌、、散文领域的获奖作者都有。
开道车不断地指引着路线,时不时的看到道路两旁挂着庆祝获奖的横幅,不但写着刘一民的名字,还有刘一民的作品。
途中经过了市中心的书店,长达20米的头像如瀑布一般挂在书店的门头上,吕同六冲着刘一民使了使眼色,并没有开口说话。
刘一民看着自己硕大的照片,不知道该感到荣幸还是感到尴尬。
从罗马大学的门口进入后,学校道路两旁挂着飘旗,旗上印着一个个获奖人员的头像,以及作品。
“尊敬的教授,颁奖中心到了。”司机将车停好后,旁边立即有工作人员打开为刘一民打开车门。
门口站着不少穿着西装或者礼服的男女,好奇地打量着刘一民。刘一民冲他们微微颔首后,大步走进学术报告厅。
大厅从穹顶往下悬挂着诺尼诺文学奖的徽章,四周的阶梯上铺满了红毯,评奖委员会的工作人员身着一身黑色的燕尾服,刘一民的中山装在人群中格外的显眼。
报告厅是圆形报告厅,颁奖的区域在环形中央。
“教授.刘,您的位置在这里。”工作人员伸手指引刘一民落座。
其余的获奖者和刘一民一起,坐在前排,几人刚好组成一个半圆,对面则是评奖委员会主席卡尔维诺、委员以及基金会主席伊莉莎。
伊莉莎冲着刘一民点了点头,接着向旁边的人低语了几句,对方抬头打量了刘一民几眼,赞赏地颔首示意。
随着获奖人员到齐,参加颁奖典礼的其余人快速走到自己的位置落座。
下午两点,伴随着意大利的古典音乐,颁奖典礼正式进行。
评奖委员会主席卡尔维诺和诺尼诺基金会主席伊莉莎两人先进行了一段发言,讲述诺尼诺家族对文学奖的支持,以及未来要对意大利文学和国际文学事业做出的贡献。
意大利文化方面负责人、罗马的市长依次做了发言,刚才坐在伊莉莎旁边的就是意大利文化方面负责人
颁奖先对意大利国内获奖作者进行颁奖,卡尔维诺念颁奖词,罗马市长、伊莉莎进行颁奖,每个人荣获一个银质的奖杯还有一个皮质的证书。
“他们的奖金是六万。”吕同六低声说道。
“不是里拉吧?”
“美元。”
第444章 天价奖金—十二万美元-->>(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