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30章 《血战台儿庄》交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的很好嘛!”刘一民调侃道。

    朱霖笑着说道:“我得为剧本和剧组负责啊!”

    “刘教授好。”李光富打招呼的时候缩了一下脑袋,显得略微有点滑稽。

    “你好,刚才在舞台上表现得不错。”

    李光富赶紧说道:“全靠朱导给机会。”

    “我知道你,夏淳导演讲过,你是个好演员,可惜现在没有什么好角色。”刘一民说道。

    李光富听到夏淳专门给刘一民讲过他的事情,诚惶诚恐地说道:“夏导对我很不错。”

    “有人少年得志,有人大器晚成。你在人艺会有很好的发展,你是燕京人,人艺毕竟是燕京的人艺,只要有北平为背景的话剧,你的出身就是一个优势。

    北平为背景的话剧,往往讲的都是老辈的故事,慢慢沉淀下来,会有机会。以后《茶馆》《天下第一楼》《传奇大掌柜》《狼烟北平》有的是你的机会。”

    李光富听完刘一民的话,瞬间眼红,这刘教授可太懂自己了。

    “谢谢您的开导,不管是大角色还是小角色,我都会演好。”李光富鞠躬说道。

    “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李光富这年龄在《茶馆》里面,大部分时候演的都是食客路人的角色,夏淳对李光富十分看好,甚至还会为他改剧本。

    李光富一个人走出排练场,背对着朱霖和刘一民的时候,默默地扇了自己一巴掌,轻声叹气道:“唉,就你这点水,还到刘一民同志面前晃荡呢,早被人给看穿了。”

    李光富想混个脸熟,看以后能不能多来点角色,还没寒暄几句,便让刘一民给指出来了。

    在《最美的青春》里面,李光富饰演的是那个判刑的给养员,台词五句左右。

    朱霖看着李光富的背影说道:“是个好演员,刘老师你看人很准,他的戏份慢慢就上来了。”

    走出排练场,朱霖问刘一民来干什么了,刘一民说道:“这戏涉及到的演员比《好运大厦》更多,我怕你没编剧在旁边,一个人忙活不过来。”

    朱霖听罢,亲昵地挽住刘一民的胳膊,娇声道:“让刘老师操心了——”

    看到有人来后,立马将手放了下来。

    晚上,林业部的大领导杨忠独身一人来到了四合院,亲自向刘一民表示感谢。

    “老杨同志,实在是太客气了,写书本来就是我们作家的本职工作。”刘一民笑着说道。

    “这可不一样,毕竟你是接受我们林业部的委托。书的内容超出了我们的预料,将年轻人从嫌弃塞罕坝到主动安家塞罕坝,将他们的心路历程都给写了出来。

    你要是没有到过塞罕坝,肯定是写不出来的。”杨忠从杨秀云的手中接过瓜子后道了一声谢。

    刘一民将自己到塞罕坝的几天经历讲了讲,又说道:“这时候塞罕坝山上望火楼已经被冰雪覆盖,里面住着的夫妻还得有两个月才能下山。”

    “是啊,他们两个人要在人迹罕至的山上待上半年,难以想象的孤独。今年有了钱,林场将山上的楼重新修了修,还修了炕堆了煤。望火楼里的工人同志,能过个暖冬。”杨忠笑着说道。

    刘一民听到后高兴地说道:“这就好,上面零下几十度,没有炕很难熬。”

    “前几批上山的大学生技术员看到你的文章,一个个哭的泣不成声。你写的不是文章,写的是他们的一生。”

    朱霖听到杨忠这样说,心里情绪翻滚之下说道:“杨部,等我们人艺话剧排练好了,到时候到塞罕坝给同志们演出。”

    “这这好,这好!”杨忠高兴地说道。

    晚上九点,杨忠走出屋子准备回去。西北风拍打着屋顶,风中夹杂的黄沙在房瓦屋脊间沙沙作响。

    “今年又是个大风年。”杨忠伸出手感受了一下狂风无奈的说道。

    “治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就怕咱们这里治理好了,蒙古国那边的开始荒漠化了。”刘一民摇头道。

    杨忠道:“咱们至少先干起来,别人咱们没办法管,风沙能小点是点。”

    关上四合院的院门,朱霖搓了搓有点发冷的手说道:“越来越冷喽,咱们又要迁徙喽!”

    四合院里越来越冷,准备在来暖气的时候搬到华侨公寓,最犹豫不定的因素是两个小家伙,怕两人一天见不到朱霖会哭个不停。

    文研所内,刘一民正在跟闫真几人布置着任务,王立群坐在旁边旁听。

    “闫真,马上要到年底了,将各项目的研究成果汇报整理一下,顺便配合财务,将账目慢慢整理,一定要整理清楚。其余人负责好各自手里的工作,有问题跟我讲。”

    文研所成立的时间不长,这些资料整理着倒也简单,主要是细心,钱上千万不能出错。

    “明白了,所长。”闫真重重地点头。

    “另外通知一下,咱们研究所在12月10号召开一次年底大会,你们要通知到位。”

    刘一民安排

第430章 《血战台儿庄》交稿-->>(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