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22章 国际写作营的屁股露出来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别想好再回答。”

    “崔师兄也在啊,正好我省一个电话钱,不用再单独找了。下午下班到阜成门内大街西来顺,我做东!”刘振云扯着嗓子将音调拉的极长,就跟正宗燕京八旗贵族腔似的。

    在旁边坐着的崔道逸,听到刘振云的话满意的点了点头。

    崔道逸意满离,刘一民拉着他的胳膊说道:“崔师兄,还有件事儿请你帮帮忙!”

    “什么忙?”

    “您认识的人多,帮我找个保姆。这暑假结束我也要上班,我妈在家带两个孩子实在是太累。”刘一民说道。

    崔道逸揉了揉脑袋:“找个什么样的?”

    “找个能跟我妈说上话的,一个人在家也无聊,帮忙带带孩子。”

    杨秀云不让刘一民找保姆,但他思来想去还是找一个比较好。

    “我帮你找个年轻的吧,既能聊天还能照顾孩子,腿脚利索。要是找个年纪大点的,跟杨姨聊得太投入,平常腿脚慢点,杨姨也拉不下脸面去管。”

    “师兄说的有道理!”

    “不过年轻的姑娘得慢慢找,一时半会急不来。”崔道逸说道。

    “行,您平常上上心就行,我也多托几个人。”

    “好!”崔道逸说完起身告别离去。

    “师兄,晚上记得到。”

    刘一民向家里打了一个电话,告诉杨秀云今晚不用做自己的饭,晚点回去。

    下班后,刘一民骑着摩托车到西来顺门口,刘振云和崔道逸已经在等着了。

    西来顺以前和东来顺齐名,西来顺最有名的是马连良鸭子,可惜此时已经失传,西来顺也刚恢复店名不久。如今为了发展经济,以前断代的老字号一个个都被利用起来了。

    “以前吃东来顺,咱们也尝尝西来顺,不好吃只当尝个鲜。”刘振云高兴地说道。

    崔道逸拍了拍刘振云的肩膀:“这话听着真有燕京人的味儿了。”

    “哈哈哈,走!”

    三个人走进去后,刘振云大气地将菜单递给了刘一民和崔道逸,让两人尽管选。

    刘一民调侃道:“师兄,你稿费是不是给他太多了?”

    刘一民和崔道逸都知道刘振云的情况,两人各点了两个相对体面又不贵的菜,刘振云点了一道牛肉,凑够了五个菜。

    天太热,他们没有选择吃涮锅。

    吃饭的时候,刘一民再次谈论起刘振云的——《机关里的大学生》:“比我们预料到的都好,你这次到晋省采风收获很大,这就是现实主义作品的魅力。”

    “其实我了解的还不是很深入,一个机关由多种人组成,非得在机关上班才能体会到。”刘振云谦虚地说道。

    崔道逸说道:“现实主义作品就是现实的一面镜子,这部作品上面认为对于改善机关作风很有帮助。振云啊,你以前写过一些,这篇才算你真正的起家之作。以后多多努力,有什么稿子都先让我看看,咱两家单位离的近,互相交流也方便。”

    崔道逸的这副面孔刘振云觉得有点似曾相识,转念一想就想到了刚上大学时崔道逸找刘一民的笑容,简直是一模一样。

    “师兄,有好稿子肯定先让您看看,感谢你的帮助,一民,也感谢你的帮忙。”刘振云端起啤酒说道。

    吃完饭喝完杯中的啤酒,三个人心满意足的走出西来顺。

    “西来顺这个东西融合比东来顺做的好,东西风味兼具,值得下次再来。”刘振云看了看西来顺的招牌,满意地说道。

    等崔道逸骑自行车先走后,刘振云问道:“一年十万美金,你就没心动?”

    “拿了睡不着啊,再说又不是给我的,是个研究所的。”

    “那可是十万啊,说是给研究所的,其实就是给你的。”说完,刘振云看了看夜色再次感慨道:“那可是十万啊,要是给我,说实话,一时间我肯定不知道如何办。”

    刘振云掏了掏口袋,口袋里面剩下几张零钱。稿费和工资出来后,一部分寄给了家里,一部分帮郭见梅的母亲治病。

    刘一民没回家而是到人艺等朱霖一起回去,半个月来,《好运大厦》的火爆趋势仍然没有下跌的势头。

    几天后,刘一民接到了从美国寄来的书信,信封上的署名是“李聪仁”。

    难道是交给这小子的事情有结果了?

    刘一民快速撕开了信封,李聪仁歪歪扭扭的字迹立即跃然纸上。

    “刘,经过我的打探和查阅相关的资料。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训练营的资金来源并不是由爱荷华大学提供,而是来源于法菲特基金会、洛克菲勒德基金,另外也包括聂华令夫妇的个人筹措的资金。”

    在信的末尾,李聪仁又讲了讲自己对这几家基金会的看法。当然,此时的李聪仁并不知道这几家基金会的真实身份。

    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的屁股终于露出来了!

    刘一民看完后将信塞进信封,冲着窗外认真地思考了起来。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