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20章 林业部的委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的地方,这个有什么坏处吗?”

    刘一民解释道:“他们这个环保不单单是种树,咱们要发展工业,工业不可避免的会带来污染,他们也反对这个。要想不污染,只有不发展。美国对地球的污染可比咱们大多了,咱们的任务是脱贫走向富裕,他们应该多想想环保的事情。

    加上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没忽悠到美国人,再把咱们给忽悠可就不好了。”

    林业部的人肯定站在林业的角度考虑问题,可是换一个全局的角度看,对刘一民的话就认可了。

    “不过要是咱们人手不足,可以招募一些环保主义分子当志愿者,让他们亲自为国际环境保护贡献一份力嘛!”刘一民的笑声中带着一点坏。

    “让老外来?他们吃饱了撑的吧!”有人嘟囔道。

    杨忠瞪了对方一眼,不过也觉得这事儿好像不太行。

    “你们不了解这帮人,确实是吃饱了撑的。西方物质丰富,但心灵很空虚,常年的环保教育下,他们对自然抱有愧疚之心。当然肯定有人是浑水摸鱼,但不乏有人是真心想做。

    我接触的旧金山环保团体,这群老外有钱有时间,只要教育的好,挖坑种树肯定有劲儿。

    但在招募之前,得想好如何管理这群人,把他们当做普通的林场工人对待,不能有特殊优待。一旦有了优待,这人就容易出现骄狂之心,吃不得苦,慢慢地就远离了初衷。”

    会议室内,林业部的众人面面相觑,不知道该不该相信刘一民的话。

    西方环保主义者目前还是比较正常,可后来是越来越极端。

    杨忠咳嗽了一声:“我们接下来研究研究。”

    “还要在国际上宣传一下植树造林的成就,吸引一些基金会捐款。”

    刘一民不断地给林业部支招,让他们多方面筹措资金。

    杨忠看着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记录,准备会议结束后让人搜集一下相关的资料,先了解一下,再专门对接国际上的捐赠款。

    事情谈完之后,刘一民看没有什么事情了就准备走。杨忠拉着刘一民的胳膊,非得让刘一民去食堂吃中午饭。

    “一民同志,无论如何得吃完中午饭再走,我专门让食堂的同志给你做了小灶。走,咱们一起去尝尝。”

    在众人的簇拥下,刘一民走进餐厅,厨师将做好的几道菜端了上来:“这都是豫菜,刘一民同志,你尝尝合不合口味?”

    “有心了。”刘一民尝了几口说道:“好吃,不过豫菜我吃的也少,小时候也没什么钱尝这些菜。”

    “哈哈哈,这就是豫省的师傅,炒了十几年菜了。”

    杨忠看刘一民吃的差不多了,出现询问刘一民对塞罕坝的感觉如何,从拐弯抹角里刘一民听到了其它的意味。

    刘一民笑着说道:“您有话直言。”

    “塞罕坝林场从成立到现在已经近三十年了,提格到国家建设也已经二十四年,无数的林业职工用热血浇灌沙漠,稚嫩的大学生已经守护了半辈子。

    你刚好也去过塞罕坝,不知道能不能写一本塞罕坝职工奋斗的,激励一下全国林场建设的工人同志。”杨忠终于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刘一民轻轻用手指敲了敲桌边:“您绕了一大圈,是为这个人事儿啊!”

    “怎么样?”杨忠急切地问道。

    “我想一想思路,塞罕坝的同志们送我的礼物还在我的书房呢,这事儿我义不容辞!我也去过,有第一手资料。”

    “好!”

    桌边的众人都鼓起了掌:“到时候写好了,我们林业局先订购一批送到全国林场工人的手中。”

    吃完饭,正准备走。有人走进来对着杨忠说道:“化工司派人来了,询问咱们能不能将五十万的外汇额度让给他们点,一家农药厂想引进点设备。”

    “想得美!你让他们走,问问他们知不知道什么叫做专款专用!”杨忠直接拍桌子说道。

    来人看到杨忠这样子,赶紧离开了。杨忠平复了一下情绪,看向刘一民说道:“媳妇儿还没到家呢,隔壁土财主就盯上了!”

    “哈哈哈!”

    走出林业部,刘一民顺手买了一份报纸,看看有没有报纸评价朱霖的《好运大厦》。

    《中青报》和《燕京日报》评论了,《中青报》的标题是——《新编剧、新导演、新话剧、‘新’香江。》

    文章依次对编剧、导演、话剧做了介绍,盛赞话剧更新了大家对香江的印象,促进两地互相了解,其中对朱霖从演员到导演的转型给予了盛赞。

    《燕京日报》标题则是——《一副少年视角下的香江生活图景》。

    拿着两份报纸回到院子里,杨秀云带着两个小家伙在阴凉处玩耍,富贵儿将肚皮贴在青石板的地面上散热.

    “娘,你们吃过了吧?”

    “吃过了,霖霖在屋里睡觉,你要是饿了自己下点面条。”

    “我也吃过了,这两个家伙中午不睡?”

    “今天也不

第420章 林业部的委托-->>(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