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14章 百老汇剧院求合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到刘一民旁边称刘一民这是在传播仇恨,刘一民说道:“如果我把你的话讲出来,我觉得你恐怕在这里做不成牧师了。

    仇恨不会凭空产生,就像这教堂不是一天建起来的。”

    牧师还想说什么,巴斯奎特走了过来,告诉刘一民一定要小心,防止有人加害他。

    巴斯奎特神神叨叨的说道:“我的周围每天都有无数的美国中情局特工,他们想尽办法要谋杀我..”

    刘一民心一惊,巴斯奎特的有被害妄想症不能当真,但马尔克斯来美国可是实实在在的监控了,难保美国不会监控自己。

    刘一民拉着巴斯奎特的手感谢他的警告,并旁敲侧击的告诉他马尔克斯来美国访问,遭到中情局监控的事情。

    “我一定会小心的。”刘一民紧紧地握着巴斯奎特的手。

    现场黑人最喜欢的不是刘一民的《宠儿》,而是他的《绿皮书》。这里的黑人大多都是艺术家,对书里黑人艺术家的遭遇深有其感。

    等到交流结束,一行人离开教堂。

    第二天,美国一家媒体爆出猛料,1962年《百年孤独》作者、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访问美国之时,曾被FBI进行24小时监控,并吐槽马尔克斯英语很烂。

    这则消息很快就发酵开来,因为马尔克斯的影响力,世界各地都开始进行报道,在拉美潜心写作的马尔克斯听到这消息,脑袋立刻就炸了,当即通过报纸向美国政府表示抗议。

    马尔克斯看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知道是真的,因为他跟古巴的关系众所周知,他还当过古巴通讯社的记者。而美国跟古巴的关系,那大家更知道了。

    FBI看到这消息急忙否认的同时,又开始调查这消息究竟是谁泄露的,新闻里的内容让他们开始对接触过特工上报文件的人员进行调查。

    奥运会期间,美国出了这么一个丑闻,让美国政府尴尬无比,好在脸皮厚,尴尬完继续喝酒继续舞。

    8月4日刘一民休息,并没有外出参加巡演和签售会活动,洛杉矶的不少地方刘一民已经去过了。

    他一边休息一边在屋子里写着文章,主要还是推动文物返还和推介中国文化、投资之类的文章。

    尼琪敲响刘一民的房门告诉他美国百老汇歌剧院的管理者邦德和戏剧家米勒要来见刘一民。

    “他们来干嘛?”刘一民纳闷不已。

    “可能是看上了你的剧本。”尼琪分析道,并给刘一民讲了讲百老汇的运行机制,主要是靠百老汇联盟运行的,加上其它与百老汇有关的协会,完成对剧院上下游的一个管理。

    “邦德就是其中的管理者之一,米勒作为剧作家,跟百老汇有紧密的合作关系,他的《推销员之死》曾经在百老汇是主力节目。”

    “那让他们来吧!”

    尼琪出去打了一个电话,邦德和米勒一起走了上来。米勒看到刘一民,微笑着摇了摇头并伸出双手拥抱:“刘,欢迎来到美国。”

    “米勒先生,听说你没少在背后说我的坏话。”刘一民皮笑肉不笑地说道。

    米勒虚伪地说道:“那是媒体曲解了我的意思。这是邦德,我们来是给你做一笔文化生意。”

    请他们到酒店的咖啡厅坐下,邦德立即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刘,我们想将你的剧本引入美国,听说《绿皮书》已经在中国上演,我想在美国也能获得成功,至于《宠儿》,不知道能否改编一下,将剧本交给我们运营。”

    “《宠儿》的剧本已经在中国开排了。”

    米勒忍不住问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刘一民说道:“在我来美国之前。”

    “导演是谁?”

    “蓝天野和顾威。”

    米勒对顾威很有印象,夸赞道:“顾是一个好演员。”

    “那就更好了,教授.刘,我相信这两个故事在美国都能大获成功,甚至是巨大的成功。”邦德高兴地说道。

    米勒说道:“甚至可以获得托尼奖。”

    托尼奖是美国话剧和音乐界最高奖项,评奖的范围严格限定在百老汇演出的话剧剧目。

    百老汇在美国乃至世界文化界都有着特殊的地位,是全美的文化标志,代表美国戏剧和音乐剧的最高水准,甚至号称“世界音乐剧的宇宙中心。”

    “我们买下话剧版权后,可以作为你的代理人在全美运营你的话剧版权,其中的获利我们可以分成。”邦德说道。

    刘一民对百老汇不太了解,旁边的尼琪帮助刘一民进行谈判。

    第一次谈的并不顺利,刘一民也没想谈的那么顺利,他得去查找一些资料,要不然稀里糊涂的签了,以后可能吃大亏。

    邦德和米勒离开之后,刘一民等李聪仁看比赛回来,两人开始查找相关的分成资料。

    “可以选择全利润分成,或者是版权保底加上利润分成。”李聪仁又联系了一位律师朋友,听他仔细进行了讲解。

    至于选哪种方式对刘一民比较友好,还要仔细计算一下。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