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教授,咱们准备什么时候走?”
孙玉石说道:“走?走不了喽!”
“复旦中文系想让你做一场报告再走,具体的时间另通知咱们,估计就这两天。刚好,我回我的严家巷转一转。”
严家炎下午准备回自己老家溜达一圈:“你们两个要是没地方去,跟我回老家一圈,带你们看看沪市的弄堂文化。”
孙玉石和刘一民也没什么地方去,于是就同意了。
半个小时后接到的电话让刘一民改变了主意,上影厂的徐桑楚得知刘一民在沪市,立马打来电话,邀请他到上影厂参观。
严家炎说道:“那咱们一南一北,君向潇湘我向秦!”
刘一民送严家炎和孙玉石坐上前往严家巷的公轿车,两人刚离开,上影厂派来的车也到了。
导演黄祖默和编辑张孟昭看到刘一民后,急忙让司机停下,张孟昭率先跳下车冲着刘一民说道:“一民,好久不见啊!”
黄祖默紧随其后,快走超过张孟昭冲刘一民伸出了胳膊,给他来了一个拥抱。
“来了沪市也不给我们说一下,要不然还真没机会尽地主之谊。”黄祖默高兴地将刘一民朝吉普车上拉。
张孟昭伸出手说道:“瞧把老黄高兴的!”
坐上吉普车,张孟昭和黄祖默讲起最近上影厂发生的趣事和一些崭露头角的演员。
其中两人着重提到了龚雪,认为她今年有可能获得百花奖或者是金鸡奖。
张孟昭说道:“一民,当初龚雪在演你写的《红河谷》前,就已经有了名气,在《红河谷》时演的更加出彩。82年的时候国内好电影层出不穷,竞争激烈。今年刚上映的《大桥下面》反响很好,我看今年得奖的概率很大。”
“《凯旋在子夜》和《雷场相思树》都是热门的影片,获奖也不是什么难事。朱霖同志有望通过《凯旋在子夜》再次获奖啊,今年的评奖八一影厂获得双奖的概率很大。”
黄祖默也分析了一下,分析完之后又惋惜上影厂没能拿到拍摄权。在他看来,这是总政和电影局偏袒燕京两家电影厂的缘故。
“老黄啊,《高山下的花环》不也是上面交给你们拍的吗,我看还是很公平的。八一厂想拍愣是没抢到,上面还是懂平衡之术。”刘一民笑道。
黄祖默承认了刘一民这一说法,说道:“《高山下的花环》当时跟《凯旋在子夜》一样,各大电影厂挤破了脑袋,也是徐厂长用谢晋同志换来了上面的信任,将电影交给了我们厂。”
徐汇,上影厂,这里作为国内三大拍摄基地之一,规模宏大。上影厂下面又分为多个电影厂,联合形成了上影。
“要是你再晚几个月来,这里肯定更漂亮。绿树红墙、沪市洋房,现在只能看到洋房喽。”张孟昭指着一座座建筑,跟刘一民介绍着用处,各种各样的西式建筑目不暇接。
“那栋楼里面都是改稿的编剧,里面人声鼎沸,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产生出优秀的剧本。”
“那里是”
对方如数家珍,刘一民频频点头,时不时的赞扬几句。
接着两人将刘一民带进了徐桑楚的办公室,办公室的布局比八一厂和北影厂的厂长办公室豪华多了,原木地板踩上去发出响亮的声音。
“一民,你可来了,你来了沪市,应该先来电影厂坐坐,这里就是你的家啊!”徐桑楚从办公桌后面快速走出来说道。
刘一民道:“这次来主要是为了学校的事情,本来不想打扰同志们的,现在好了,搞得人尽皆知。”
来不是白来的,说不定是要交税的!
徐桑楚从桌子上拿出茶筒准备给三人泡茶:“一民,你喜欢喝浓茶还是?”
“徐厂长,少放点茶叶吧。”
“好!”
坐下后,徐桑楚将泡好的茶给三人一人倒了一杯,并夸赞起刘一民最近的写的好,每一本都有特色,每一本都精彩。
“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没给我们上影厂来拍!”徐桑楚玩笑中别有深意。
刘一民抿了一口茶道:“徐厂,这可不怨我啊。不过话剧剧本,咱们上影厂的话剧团也排了,听说在沪市效果还不错。”
徐桑楚接话道:“是非常不错,话剧团的表演每次都是座无虚席,《凯旋在子夜》光话剧我就看了两遍。不过一直没机会去看看人艺和军队的话剧团排练的,听说他们排练的更好。”
交流了一会儿后,黄祖默看了一眼张孟昭,张孟昭不着痕迹的点了点头。
徐桑楚和刘一民都没有看到两人的小动作,见徐桑楚和刘一民的聊天似有终结的迹象,黄祖默内心更焦灼了。
张孟昭笑着插嘴道:“徐厂,一民,我跟老黄有件事情想跟你们聊一聊!”
徐桑楚和刘一民都将目光看向两人,正在犹豫的黄祖默深呼了一口气说道:“徐厂,一民,我跟孟昭同志交流了一下意见,翻看了一民的以往作品,我们觉得《纽扣》也有改编成电影的价值,展现这几年
第393章《纽扣》也要拍电影了-->>(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