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80章 《天下第一楼》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头也不回地说道:“没有,你自由发挥!”

    过了一会儿,刘一民补充道:“你问问爹娘,家里还缺啥?”

    “这不用问,他们肯定说啥也不缺!”朱霖笑道。

    刘一民炒了一盘土豆炖牛肉和豆腐,砂锅里面炖着排骨。

    “赶紧出来吃饭吧!”

    时间终于来到了12月5号,一大早刘一民和朱光遣就跟着严家炎来到了北师大。

    燕京大学和北师大算是同宗同源,燕大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北师大前身是京师大学堂的师范馆。

    刘一民没有来过北师大,但严家炎和朱光遣是这里的熟人了,带着他轻车熟路地来到了北师大中文系的办公楼,找到了北师大中文系的系主任李修生。

    李修生目前正带领北师大中文系推动现代文学研究,跟燕大推广的教材不谋而合,可以说他们确实急需这样的一本教材。

    燕大中文系号称天下第一系,但北师大在一段时间里,隐隐有超过燕大之势。燕大中文系有燕大十分之一的教授数量,北师大中文系有十八罗汉(十五位教授,三副教授)。

    如果将两个中文系拟人化看待的话,两个中文系性格截然不同。

    燕大中文系的教授能说会讲,思想活跃,敢开风气之先河,总是站在文学的潮流第一线。

    但是北师大中文系就是沉闷的性格,注重文史结合,写文章注重有翔实的历史考据。

    从他们中文系教授李修生的履历就可以看出来,他是搞古籍研究的。

    著名教授陆宗达出名的课程是《说文解字》,启功先生也是做古典文学研究。

    走进办公楼,刘一民能感受到两个系的不同学风,北师大中文系的办公楼里面安安静静,办公室的老师都在低头做研究。

    像燕大中文系,估计吴教授这时候又在烤红薯吃了。

    北师大中文系的系主任李修生看到他们后,热情地伸出双手:“老严,朱教授,一民同志,你们好啊,欢迎你们来到北师大中文系!”

    “老李啊,你瞧瞧,这是我们的教材!”严家炎从包里将教材拿了出来,递给李修生看。

    “我也不是研究西方文学的,我倒是看不出来什么好坏。不过钱锺书教授都说好,清华大学明年率先使用,那我相信,这教材肯定不错。一会儿有个会,你们也参加,让我们的教授和老师看一看。”

    李修生跟严家炎说完,将目光放到了刘一民的身上:“一民同志,久仰大名啊,你的名字在我们北师大火的一塌糊涂,你上学的时候,不少学生天天往你们燕大跑,后来当了教授,我们中文系也有学生跑到燕大上你的课。

    回来跑到我们中文系的课堂上,说你讲的外国文学思想比我们讲的更好。”

    李修生说完,严家炎和朱光遣都笑了起来。

    “之所以觉得我讲的好,可能因为学生对我这个人比较感兴趣。”刘一民谦虚地说道。

    李修生带着他们朝会议室走,告诉他们北师大中文系也想如同燕大破格聘请优秀人才,可惜环顾四周,都没有破格的资格。

    会议室里面已经坐着几个教授了,李修生一一的给他们做了介绍。

    在这里刘一民见到了启功先生:“启功先生,您好,终于有机会得以见到您了。”

    “哈哈哈,是吗?你博士报我们学校怎么样?我当你的导师!”启功先生笑道。

    旁边的朱光遣抗议道:“今天是鸿门宴吗?”

    “哈哈哈,快坐快坐。一民同志,瞧,你们中文系把你看的紧的,你这棵中文系宝树,谁也挖不走。”启功先生笑道。

    “有时间向您请教书法!”

    “好,随时欢迎。”

    启功先生不仅仅是书画方面的鉴定专家,而且自己在书画方面也很有建树。

    大家坐下后,北师大中文系的几个教授开始轮番看他们带过来的样书。

    “咱们北师大的讲西方文学方面的老师,可以拿着教材试讲一下,看看是否适合咱们北师大。”刘一民说道。

    有教授翻了几页后:“我其实已经了解过了,你们这教材确实好。我看燕大今年应该把优秀教学成果奖颁给朱教授和刘副教授。”

    严家炎接话道:“正有此意!”

    北师大中文系的教授对教材没有多关注,很多人出言询问刘一民的写作和在国外的情况。

    刘一民一一给大家讲解,现场的气氛十分活跃。

    严家炎一看这情况,就觉得事情差不多了。

    等既定演讲的时间一到,大家一起朝着阶梯教室走去。教室的楼前已经围着不少的学生了,提前到教室的学生打开窗户盯着他们必经的路口。

    看到刘一民后,楼上和楼下都是鼓掌声。

    北师大中文系的教授看到这副场景,说起话来都是酸溜溜的。

    

第380章 《天下第一楼》-->>(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