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那点东西,一天就改完了。”
周燕如让余桦改稿,余桦不知是不是懂改稿挣不贴的规矩还是怕改的太久了不给发表。
他一天就把结尾给改了,周燕如惊讶到不行,觉得自己这次是真挖掘到了一个好苗子。
为了拉住余桦,让他在燕京好好玩玩再回去,而且游玩的这一段时间还照样发两块钱的补贴。
余桦也没什么地方去,除了去景点,也就是想跑到燕大听听刘一民讲课,没上过大学,对大学课堂非常向往。
学生们好奇,刘一民介绍了一下余桦。
听到余桦是到《燕京文艺》改稿的,学生们看他的目光稍微有点变化,差不多限于这个家伙有点东西,再深一点的意思可就真没有了。
“余桦同志,看来你文采挺好啊,你怎么不考大学深造一下?”有学生好奇地问道。
余桦表情一僵,是我不想吗?我是考不上啊!
刘一民替余桦解围道:“不是只有大学培养过的才叫人才,多少草莽没经历过培训也能成为英雄。同学们,其实这也是我想给大家说的,大家不要被大学的教育束缚住了思索的空间。有时候没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往往更敢想,因为无顾忌。
我们学生,也不要因为学习的多了,顾忌多了,要敢想敢干!”
刘一民的话说到了余桦的心坎里面,余桦大胆地跟学生讨论起了自己的文学思想。
等到上课,刘一民也没有上讲台,而是坐在旁边听他们讨论。
讨论完毕后,刘一民问余桦还有没有什么想说的。
余桦想了半天说道:“同学们,我是牙医,我看不少同学的牙齿有问题。大家一定要爱护一下自己的牙齿,我教教大家正确地刷牙姿势。”
听到余桦的话,课堂“嗡”了一声,有学生脸红,有学生起哄。
“你到讲台上讲吧!”
余桦心情忐忑地走向讲台,看着下面一百多号人,结巴了半天才终于说顺了一句话。
刘一民带头给余桦鼓了鼓掌,余桦紧张的情绪得到缓解。
讲完之后,余桦目光巡视八方,一种豪气油然而生。
心中暗道,这就是自由的燕大课堂啊,可真特么的自由!
我上,我也行!
刘一民走上讲台讲了约十分钟就到了下课的时间,中午请余桦到燕大的食堂吃了顿饭。
余桦羡慕地说道:“我现在已经不羡慕在文化馆工作的人了。”
“那羡慕什么?”
“唉,我什么时候才能到大学工作啊,我觉得我天生属于讲台。”
刘一民乐了:“好啊,来听了一堂课,就准备跟我抢饭碗了?”
余桦向刘一民请教如何才能到大学工作,刘一民让他好好写作,写成名家就能了。
余桦吃完饭,若有所思地离开了燕大。
隔天,《中青报》再次刊发一条新闻——《燕大教授、青年作家刘一民同志邀请女排到人艺欣赏话剧‘横空出世’》
严家炎骑着自行车说道:“你这小子还真是一套一套的,连环招啊,我还以为你就发一篇评论。”
“宜将剩勇追穷寇嘛!”刘一民将摩托车停下说道。
“走吧,咱们今天进部赶考也不要当李自成哦!”朱光遣笑道。
在严家炎的带领下,三人到部里面的高校教材办公室提交《西方现代文学思想》的样书。
办公室的负责人扫了一眼样书说道:“部里面早就知道有这本书了,部里面很重视,我们部里先看看,然后再成立教材编审委员会。严教授,朱教授,刘一民同志,你们稍等。”
办公室的负责人拿起电话打给了教委外事局:“马处长,您来一趟,燕大的教材到了,你常年负责西方文化工作,部里让您过来看看。”
挂断电话后,办公室负责人拿起《中青报》笑着看向刘一民:“刘教授,不错啊,你跟女排的关系很好嘛!”
“哈哈哈,这也不只是关系问题,我们女排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被打趴下嘛!”
“说的对,说得对!”
过了一会儿,一道声音在走廊响起,马处长人还没到声音就到了:“刘一民同志,好久不见啊!”
严家炎笑着看向刘一民,有熟人啊!
刘一民疑惑地转过身,觉得这人有点眼熟。
“刘一民同志,你贵人多忘事啊,你到法国的时候,我是大使馆教育处二等秘书,咱俩喝过红酒!”
“哎呀,不好意思,国内国外差别有点大,一时间没认出来,在法国都是穿西装。马保青同志,豫省人,咱们是老乡。”
马处长热络地跟刘一民拥抱了一下:“对对对,我是镇平的,法国大使也是咱们豫省人。”
寒暄一会儿之后,马处长将教材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并没有挑出什么毛病:“一民同志,我觉得很好,对学生学习非常有帮助。王主任,我觉得咱们可以尽快召开编审委员会了。”
王主任就是教材办
第378章 教材教育部审核通过-->>(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