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73章 丰泽园终身免费VIP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几个熟悉的战士,依然如拍摄《凯旋在子夜》时一般年轻勇敢。

    “卫导主拍的吗?”电影结束后,刘一民笑着问道。

    李俊说道:“对,卫廉为主。”

    “李导在旁边给了我不少的指导,好几个关键镜头靠我完不成。”卫廉谦虚地说道。

    卫廉的态度让李俊很高兴,刘一民对着刘佩然说道:“刘厂,恭喜你,咱们八一厂又走出来了一位能扛大梁的导演啊!”

    刘佩然高兴地起身:“走,咱们去聊一聊《传奇大掌柜》。”

    走到会议室,刘佩然专心看起了剧本。刚才在审片室的时候,他借着后面没关的灯,已经看了一大半了。

    刘佩然看完,将剧本转给了李俊。

    “很标准的十二集剧本,每一集都有一个关键剧情,还给下一集留足了悬念,上一集看完,要是不看下一集,我的心就直痒痒。”刘佩然点评道。

    刘佩然觉得这跟现在的很多电视剧都不太一样,但不一样在哪儿,自己琢磨不出来,心底将这种感觉归功于刘一民讲故事的能力,故事有吸引力。

    旁边正在看剧本的李俊头也不抬地说道:“我们内心希望栾学堂去解决下一个麻烦,让历秋辰的奸计不能得逞,于是当然就想看下去。”

    “不断地解决麻烦,就跟咱们看《西游记》的故事一样,九九八十一难,我们看完这一难,就想看下一难!说到《西游记》,央视的《西游记》也不知道拍的怎么样了?”卫廉在旁边接话道。

    两个人点出了《传奇大掌柜》的核心,升级打怪的核心爽文思路。

    三个人看完后都没有提出什么修改意见,最终八一厂以五千元的剧本费买了下来,比当初《狼烟北平》的电视剧剧本费是涨了两千元。

    “合作愉快!”刘一民笑道。

    刘佩然紧紧地握住刘一民的手,大笑道:“合作愉快!”

    北影厂的汪阳看到《传奇大掌柜》之后,跟厂里面的导演商量了一下,派王严询问刘一民的剧本的事情。

    “王导,来晚了,这剧本一个月之前就已经给八一厂了。”刘一民笑着说道。

    王严还以为刘一民在骗他,下意识地反问道:“一个月前?还没发表吧?”

    “是啊,他们看完觉得本子不错,就直接预定了。”刘一民解释道。

    王严见确实是真的后,郁闷地离开了。

    “汪厂,抢剧本拍两遍的事情不能再发生了,两家电影厂的关系好不容易缓解了”王严小心地说道。

    汪阳无力地摆了摆手:“我当然知道,最近的和剧本再捋一遍,看看有没有什么能用的!”

    “好!”王严松了一口气,真怕汪阳不理智,再来一次“抢拍”事件。

    随着《人民文艺》销量持续走高,《传奇大掌柜》的讨论度也是越来越高。

    而故事的发生地丰泽园更是热闹,不少人过来看历经风雨几十年的丰泽园。

    丰泽园每天的食客数量比上个月高了好几倍,葱烧海参是被点最多的菜。

    一时间,丰泽园成为燕京第一大酒楼,名气压了老莫、全聚德一大头。

    丰泽园总经理在面对记者的采访时,通过报纸向刘一民喊话:“刘一民同志将是丰泽园终身免费的食客,无论多少人,无论吃什么,只要刘一民同志在,全部免费。”

    并且总经理讲述了刘一民为了写出这篇,待在后厨采风,汗水打湿衣背的故事。

    为了写好书学会了葱烧海参和乌鱼蛋汤两道名菜,这件事情成为街头巷尾津津乐道的美谈。

    丰泽园不仅是这样说的,而且还是这样做。总经理带着王义均找到刘一民,感谢刘一民为丰泽园所做的贡献,希望刘一民以后有什么聚会,都可以到丰泽园。

    刘一民笑着拱了拱手,感谢他们的好意:“现在大家都知道,我能去丰泽园吃白食喽!”

    “您这可不是吃白食,咱们丰泽园在燕京有一号,但是出了燕京没多少人知道,现在是全中国都知道燕京有个丰泽园,擅长鲁菜。一民同志,您这是给我们打广告啊,还是不要钱的广告,广告费就全在这菜里面了!”

    改革开放后,“广告”的概念在商人的意识里越来越强。

    总经理边说边从盒子里面掏出了丰泽园的纪念瓷器,碗底写着“丰泽园赠”。

    王义均说道:“这是我们丰泽园的一片心意,刘一民同志,您写的是真好,我还说这做饭的故事应该怎么写呢,没想到啊,您真是大作家,穿针引线,寥寥几笔就让我看得如同再次回到了几十年前。

    当年新丰楼和丰泽园的恩怨是很多老食客经常谈论的事情,我听说现在准备恢复‘新丰楼’老字号,也不知道这昔日的对手能走多远。”

    时隔几十年,两家早已经没有了往日恩怨。

    送走丰泽园的总经理和大厨之后,刘一民饶有兴趣地把玩着手中的碗状瓷器,虽然精致但比不上老家的汝瓷。

    

第373章 丰泽园终身免费VIP-->>(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