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拍的不好,电视台可不兜底啊!”
刘一民理解刘佩然的慎重,拿出自己在之前做过的思路大纲,并配合自己的讲解,让刘佩然将剧情主线和情节大事件都一一给刘佩然讲清楚了。
刘佩然听完后当即拍板:“我的意见是可以拍成电视剧,《狼烟北平》在电视上的反响就不错,剧集数目依旧安排在12集左右。”
李俊和卫廉对视了一眼后皆眼巴巴地看着刘佩然,想提前获得拍摄权。
刘佩然没有搭理他们两个,而是询问刘一民剧本什么时候能够写好。
刘一民在脑海里面盘算了一下,没有告诉刘佩然具体的时间,只是说可能要等到11月底了。
“马上就到十月份了,十一月底也没多久,我们等得起,这本子我们八一厂预定了。”刘佩然豪爽地说道。
刘一民点头答应,刘佩然侧面表达了一下对于《横空出世》目前没办法拍成电影的遗憾。
刘一民倒是没觉得怎么样,这些经典的剧本是越放越香的。
“上级这样做,肯定是有上级的理由。老刘,你们厂将《凯旋在子夜》和《雷场相思树》都给拍出来了,百花奖和金鸡奖的评选上,自己人要跟自己人打架喽。”刘一民打趣道。
李俊咧嘴一笑,不管是哪部影片获奖,他都是导演,要是两部都能够获奖,他李俊要名扬天下喽。一年两部电影获奖,同行嘴里面的羡慕说不完。
“无论哪部片获奖,我们八一厂都是双手赞成。要是能多拿几个奖项,我们也算是为北方几个电影厂出了一口气,沪影厂拿的奖太多喽。”
临走时,刘佩然邀请刘一民一个月后到八一厂看《雷场相思树》,想在明年获奖,《雷场相思树》必须在明年元旦前上映。
一个月后也就是到了十一月份,加上购片会啥的,到上映基本上是十二月份了。
“刘厂,李导、卫副导合作愉快!”
“一民,你留步!”
9月30号,距离《横空出世》单行本的销售只有一天的时间了,商务印书馆和人民文学出版社特意将单行本定在国庆节当天销售。
刘一民正在燕大办公室里忙碌,李书和黄春雨两人赶到了燕大。
两人都给刘一民送来了数量不少的样书,书的封面上是沙漠里核弹爆炸的画面,远处的沙丘上一群战士和科学家正举帽欢呼。
“你们两个这是比赛谁送的样书多吗?”刘一民一看两家加起来,最少得有五六百册。
黄春雨嘿嘿一笑:“这不是怕你不够送人嘛,师友要送,一些跟你关系不错的科学家和首长也要送。你瞧我们设计的怎么样?是不是比人民文学审美要高出一个层次。”
“小黄同志,你当着我的面说,是不是有点不把老同志放在眼里啊!”李书不满地说道。
刘一民拿出书翻了翻,书的序是由老首长还有曹禹两人写的。书的最后页面上,还将《祖国不会忘记》这首歌的歌词印了上去。
“商务印书馆的美工同志业务能力确实不错,李书同志,这方面人民文学还真得跟着商务印书馆学一学。”刘一民在旁边给黄春雨帮腔道。
李书打心眼里也觉得无论是纸张还是封面设计的都很好,尤其是后面加上这首歌,简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几个老教授手里面拿着书翻了翻,吴组缃问道:“一民,这些样书你准备送给谁?”
“当然有您老的一本。”刘一民岂能不知道吴组缃打的算盘。
王瑶在旁边咳嗽了一声,示意自己也在现场。
“各位教授,都来拿一本吧!”
中文系的教授在刘一民前面围着,刘一民签一本拿走一本。
讲师钱理群凑过来问道:“刘教授,我们讲师有吗?”
“钱老师,给!”刘一民将书递给了钱理群,办公室一时间人满为患。
朱光遣询问李书《横空出世》首印多少本?李书和黄春雨相视一笑,用手指比了一个数字“六”。
“嗯?首印六百万?”朱光遣下意识地问道。
“对,六百万。我们两个出版社各印三百万,这一个月内为了满足销量,让单行本不至于上市就处于缺货状态,每个出版社在南方都寻找了三家印刷厂负责南方地区的印刷和供货工作。”李书兴奋地说道。
黄春雨道:“我们要让《横空出世》单行本人人都能买的到,不再出现如《凯旋在子夜》大面积缺货、长时间无法补货的状态。”
吴组缃称赞道:“首印六百万册,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啊!要放在以前,咱们国家的几个厂分到的纸张还撑不起《横空出世》的首印量,你们两家出版社也很大胆。”
黄春雨和李书异口同声地说道:“吴教授,不是我们大胆,是《横空出世》写的好,值得我们两家出版社这样做。”
刘一民在中文系送出去了约八十册书,作为对几个研究生的额外奖励之一,刘一民
第371章 《横空出世》首印六百万册-->>(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