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61章 就这?你们攻击力也不行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睡了两个小时左右,刘一民起身来到书房。书房的桌子上摆放着报纸和杂志,看摆放的位置就知道是朱霖特意放在这里了。

    杂志是最新一期的《人民文艺》,封面上写着“《美国行记》——青年作家在美国的二十个日夜见闻”。

    《美国行记》的论文在散文栏目的第一页,刘一民简单的翻看了一下就将杂志收了起来。

    接着拿起报纸,报纸分为两摞,一摞以《人民报》、《中青报》等严肃官媒为主。

    另一摞则是一些小一点报纸,以一些晚报为主。

    刘一民还以为是按照报纸大小分的,两摞都看完才知道,这是按照赞扬还是批评分的。

    小小的一张书桌,还有赞成派和反对派,朱霖的贴心让刘一民心中一暖。

    《中青报》和《人民报》这类的官媒延续了上次树立典型的正面宣传口径,并加入了对散文内容的见解。

    比如《中青报》于佳佳写了一篇评论《通过刘一民同志的视角——当今青年如何正确的去看待西方?》

    大官媒除了“不可抗力”外,自然不可能去过稿反对的文章,但一些小报给了这些“反对者”的机会。

    也不知道朱霖从哪儿搞来这么多的小报。

    刘一民看完这些文章之后,心里面只有一个评价,那就是“就这?也不行啊!”

    攻击力远远没有以前那么强了?怎么随着时代的变化,反对者老了?喊不出来了?

    《心离美国太近?这是对当代青年的污蔑!》

    《'美国行记'?这不是为客之道!》——就像是彬彬有礼的主人邀请你去家里做客,你却乱吵乱叫,打碎了桌椅搅乱了聚餐。

    《作家代表团成员出访,需注意自身形象!》

    朱霖用红笔将标题和作者一一标注了出来,这十几个作者没有一个认识的——都是无名之辈。

    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人被刘一民骂出心理阴影了,只能换一个笔名来骂。

    刘一民没有将这些放在心上,把报纸往旁边一放看了看时间,骑上摩托朝着人艺骑去。

    83年上半年随着周杨被批评,官媒上已经能看到一些端倪。下半年,随着清除西方思想毒瘤的运动一出,估计骂刘一民的这些人日子不会好过喽。

    还是小阁老的那句话:“奸臣已经自己跳出来了!”

    到了人艺,苏民看到刘一民后急忙上前:“你小子去非洲了?咋晒成这个样子?”

    《雷场相思树》7月9号首演,苏民很想让刘一民到现场看演出。

    但是朱霖告诉他,刘一民出差了。去哪儿?不知道!

    苏民就纳了闷了,一个大学教授出差都到保密级别了?去美国都不保密,咋着,你还能上天啊?

    要不是知道两人平常的关系,还以为小年轻吵架了。

    不甘心的跑去问曹禹,曹禹也说不该问的别问。

    “苏导,就算是去了一趟非洲,你也不用这么热情吧?”刘一民笑着说道。

    “你到底去哪儿了?”

    “老同志,不该问的别问。”

    苏民:“.”

    “苏导,朱霖同志在哪儿?”

    “不该问的别问!”苏民故意说道。

    这老头儿脾气还挺大!

    不过下一秒,苏民便说道:“跟天野出去了一趟,估计要到下班才会回来。”

    “那我先去万老师办公室等着!”

    “去吧,家宝公要是知道肯定会很高兴!”苏民郁闷地摆了摆手。

    敲开办公室的门,曹禹正在办公室里面打太极,看到刘一民后仍然不急不慢地做了一个收功的动作。

    “老师,您练这是气功?”刘一民打趣道。

    “什么气功?这是你师娘觉得我身体不太好,特意让我练的,别说这玩意儿,还真是有点用处。”

    “什么用处?”

    “这马步一扎,别人还以为我是个高手!”

    曹禹用湿毛巾擦了擦汗:“看你晒的,快掉一层皮了,这一趟收获怎么样?”

    ps :下一章被审核了,审核是真敏感啊!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