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48章 《横空出世》(修改,订过的不用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人又逛了丰泽园,还有老人家居住过的菊香书屋。在中海和南海之间的蜈蚣桥上待了一会儿,看时间差不多了,才往回走。

    夕阳西下,阳光洒在一半红墙上,建筑古色古香,湖心碧波荡漾。

    两人走到一半的时候,老首长已经走了出来,正站在堤岸边抽烟聊天。

    “首长。”刘一民喊道。

    “哈哈哈,你写的很不错啊,真的很不错,写我们国家写的好,写美国也不赖。”

    老首长继续用欣赏的语气说道:“我们中国啊,刚打开国门,不管是文学还是什么都要走出去,去到世界上确立我们的民族的地位,让世界都认识我们。”

    “咱们老一辈的文学家都很优秀,就是缺一些在世界上都有影响力的年轻人。一民,你作为燕大的教授,你不仅是一名作家,你也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呢!”

    “西方有个诺贝尔文学奖,我看呀什么时候咱们的作家也可以去拿一个嘛,他们说是全世界的,咱们中国作家就不能缺席喽。

    当然,我也希望有一天,咱们中国也有个自己的奖,全世界的科学家、文学家都跑来中国参加,都想获得这个奖。”

    老首长说完将稿子还给了刘一民:“一民同志,你上次获得了欧.亨利文学奖,我希望你下次获得更大、更有名的奖。不管到什么时候,笔不能忘了是中国人的笔。”

    三个人在桥上看着风景,对于刘一民的一些作品,老首长能熟悉的讲出来里面的情节。

    “我这个人啊,喜欢看看书,你的书名气大,自然是要看的。你知道今天小礼堂在演什么电影吗?”

    “什么电影?”

    “你的《凯旋在子夜》,里面的那个战士临牺牲前的要求,让很多同志都深受感动。。”

    老首长和刘一民通过石桥走到瀛台岛上,欣赏着湖边的风光。老首长让刘一民讲一讲,文化沟通方面的问题。

    “我觉得对外咱们要积极地用英语去阐释咱们的政策,因为中文和英文是有差别的,咱们不去阐释,外国就会瞎阐释。咱们中国有很多成语,意思只有咱们自己懂,例如‘得陇望蜀’,讲出去,别人根本不理解。又或者‘韬光养晦’,我见有些人就翻译成慢慢发展自己,将来打别人。这样一说,岂不是都怕咱们了。”

    “对内,就是保持咱们自己的文化处于主导地位。清朝的时候,外国人的节日开始进入到了中国,例如圣诞节,现在有些地方又开始庆祝了,思想西化实在是太严重。

    但是没办法根绝,只要咱们交流,外国文化就有入Q的机会,只能尽量不让他们影响太严重。”

    一直到傍晚,刘一民和老首长才起身离开,走出瀛台,老首长说道:“你要是不骑摩托,我还能载你一程,你骑摩托,就只能自己出去了。”

    “您不住这里?”刘一民神色一动,疑惑地问道。

    “我呀,以前住后来搬走了,就在景山旁边的吉安所,同志们让我回来,我觉得那里挺好的,就一直住那儿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