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六,一场鹅毛大雪覆盖了京城,因为大雪不少单位都临时停工了,但风雪没有挡住观众观看电影的热情。
各大单位停工,更为电影的火热增添了一把火。
从上午开始,各大电影院都人满为患,凡是靠近电影院门口的雪,都被踩成了黑乎乎的雪泥。
电影院里座无虚席,大家聚精会神地盯着电影幕布一动不动。《凯旋在子夜》用了国产最先进的摄像机,清晰度比大部分国产电影都高。
大家看到战士们痛打猴子的时候,整个电影院爆发出一阵阵的欢呼声。
当看到“死吻”那一幕时,全国各地观众的眼角都流下了眼泪。
电影结束后,大家不舍得走出电影院,有人已经跑到售票窗口询问有没有最近场次的《凯旋在子夜》。
“没了,都卖完了!”售票员解释得口干舌燥。
“增加排片,增加排片!”不少观众在电影院门口喊了起来。
电影院看到这一幕,高兴的同时又跑到外面跟大家解释:“我们一定会增加排片,感谢大家对《凯旋在子夜》的喜欢。从明天开始,我们电影院24小时放映,每天至少五场《凯旋在子夜》!”
“好!”
各地的电影院纷纷增加排片,一些拷贝少的地区,只能一份拷贝,几个电影院来回送着用。
一家放映完,赶紧把胶片取下来让人送到下一家,送的慢了,下一家电影院的观众可是要骂娘!
燕京的观众最幸运,因为大部分电影院,都独立拥有一份拷贝,他们想全天放都可以。
八一厂和北影厂为了挣钱,将自家留下的拷贝拿了出来,大会议室改成了放映室向社会上开放,全天放映《凯旋在子夜》。
因为是大会议室,一次坐几百号人,收费比电影院便宜五分钱。一天十场下来,能挣小一千块钱。
这些钱被电影厂用来给员工发福利了,要是这客流量能持续一个月,一人能多发小半个月工资。
看起来不多,但有比没有强啊!
社会上的电影院上映的同时,军内的电影院和露天电影也在播出,燕京军区服务于军内的电影院,观众一波一波的,座位从来没有缺过人。
前线高地上的战士听说电影上映了,一个个想看,可惜身处高地,只有后方轮休的战士能看到。
“也不知道在电影上能不能看到我!”边防团的战士靠在坑道里抽着烟,兴高采烈地探讨着。
“看不看得到你不一定,肯定能看到我!”
“去你的!”
“可惜老刘看不到了!”
报纸不断地宣传着电影界的盛况,一篇篇评论赞美着电影的精彩之处。有人遗憾,要是年前上映,今年就能参与百花奖和金鸡奖的评选。
上映晚了两个月,评奖只能到下一年了!
电影界热闹的同时,文物界也热闹了起来。文物局代表团带着十二件文物,将于2月19日正式抵达中国的土地上。
燕京机场,文化部和文物局、历史博物馆的一众领导站在燕京机场的停机坪上,静静地等待着飞机的降落。
西北风肆虐,大家冻的都有点发抖。刘一民站在曹禹和夏言的旁边,两个人神情激动,并低声做着交谈。
等飞机降落后机舱打开,刚走出舱门的乘客看到这么一群人都奇怪不已。
这趟飞机上难道坐了大人物?
一群人忐忑又激动地走下飞机,想停留一会儿就被机场的工作人员疏通走了。
一群历史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走上飞机,过了一会儿,代表团的成员在前,历史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有的抱着盒子,有的抬着箱子跟在后面。
文物代表团的成员快步走到周杨、夏言跟前,代表团团长、文物局现任局长孙轶清激动地说道:“周杨同志、夏言同志、万家宝同志,幸不辱命!”
“好,好,好,你们辛苦了!”周杨激动地握着手,对着代表团的成员感谢他们的付出。
孙轶清继续说道:“商周青铜器一件、汉玉钩一对、明木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