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说十五万美元?”
“这个事情啊,小插曲!”
李玉如好奇地问道:“什么十五万美元?”
“听代表团的其他同志说,美国哈佛大学要拿十五万美元给一民当写作基金。”曹禹笑着说道。
正在厨房里跟万方学做酱肉的朱霖,耳朵一下子支了起来,低声对着万方说道:“这件事儿刘老师可没说!”
“美国人怎么那么好心?给十五万美元?我嘞个老天,十五万啊,能买十几套四合院了!”李玉如放下手里面的菜,心里面粗略的算了一下,算完后自己都吃了一惊。
曹禹说道:“美国人当然没那么好心,这是交易。一民要到美国上学之后要留在哈佛大学,这个写作基金,其实就是哈佛大学给的安家费!”
仔细听着的朱霖心里面咯噔一下,还真差点去了美国回不来啊!
“我还以为是白给的!”李玉如惋惜地说道。
“哪有白给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因为这个事情啊,部里面和中央一些领导还夸奖了一民。现在出国成风,燕京街头随便拉一个人都想出国。
部委的同志们都说,十五万美元给他们,他们可能都心动了。”曹禹说的时候,脸上的笑容一直没断过。
教出来这样一位学生,走到哪儿都有面子啊!夏言讲的时候,眼里面的羡慕毫不掩饰,都快变成嫉妒了。
接下来的话题,一直围绕着十五万美元。李玉如和万方,不停地在用各种物质单位和十五万美元作比较。
“师娘,要是老师去哈佛大学,给的钱肯定比十五万美元要多得多哈哈哈!”
夏言和曹禹到美国任何一所大学,肯定都是扫榻相迎!
曹禹开玩笑道:“哈哈哈,以后我再去西方出访,低于十五万美元都别开口,毕竟学生都有十五万美元。”
饭吃到最后,李玉如问刘一民为啥不留在美国。
万方笑着推了推朱霖:“肯定是舍不得小霖。”
曹禹正色道:“听说哈佛大学可以给一民全家绿卡,小朱也可以到美国定居,享受美国公民待遇。”
“主要是舍不得大家!”刘一民笑道。
吃完饭,曹禹把刘一民喊到书房里问事情。朱霖和万方陪着李玉如看电视,不过今天朱霖怎么都看不进去。
“出去一个月,剧本有进展吗?”曹禹将唱片放到留声机上面并调小声音,优美的旋律在书房里响起。
“《绿皮书》的剧本已经写好了,我正准备明天交到人艺去!”刘一民说道。
“好好好,你觉得谁来导演比较合适?”曹禹问道。
刘一民思考了几秒钟立即说道:“我听霖霖说,蓝导演和苏导演在争本子。这种本子不算大场面,蓝导演和朱霖有排洋戏的经验,我觉得还是他们两个一主一副比较好。”
“你这是帮小朱走后门啊!”
“老师,你错了,我这是举贤不避亲!人艺的导演慢慢老去,新一代导演得抓紧培养了!”
“行,我也是这个意思。还有件事儿,我们准备邀请米勒来华亲自导演他的《推销员之死》,到时候你们可以交流交流。”
曹禹和刘一民在书房待了一个多小时,刘一民将对美国社会的深层次见解和文学见解都讲了一遍。
“美国社会的裂痕很大,跟五六十年代相比,有缩小的趋势,但是接下来我认为裂痕会越来越大。各种矛盾都会很突出,但是这个社会又很奇怪,裂痕越来越大,又很难真正的裂开。”
刘一民说到最后,颇有一种恨不得现在就裂开的感觉。
曹禹点了点头:“是啊,其实我也发现了,你觉得这种原因是什么?讲讲看?”
“思想和体制吧。美国是个人主义很浓的国家,思想比较多元化,很难拧成一股绳。体制上看,美国有共和党、民主党、联邦和州。美国人对政府的不满,可以有很多的发泄途径。而共和党和民主党互相攻讦,也可以转移矛盾
最重要的是,他们攫取全世界的财富。一旦没办法攫取,我觉得矛盾最终会迎来大爆发。”
第323章 全社会宣传典型-->>(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