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说道:“这是我们文化馆近年来除了你之外在省级杂志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可算是完成了老李的夙愿。”
以前文化馆最厉害的一篇稿子,就是老李那收到改稿信却最终没有发表的文章了。
因为此事,他也总是在文化馆里面阴阳怪气,自持才高,但没发表一直是他心里面的痛。
刘一民看了看,讲的是包产到户后,农民积极劳作,但是也伴随着一些新的矛盾涌现,是一篇中等水平的乡土改革文。
不过这名字为什么叫“老刘”的土地?
“老李同志写的不错嘛!”
刘一民看完之后夸了一句,老李顿时高兴地眉飞色舞,并趁机宣布自己接下来要向国内《十月》《收获》之类的杂志冲击。
听到刘一民以后就要留到燕大当老师的时候,馆长老张既替刘一民高兴又惋惜地说道:“省作协的领导还提过要让你到省作协工作,并大力培养呢!”
刘一民抿嘴一笑没有说话,国家作协也是这样讲的。
在文化馆待了没多久,朱霖和刘一民就从文化馆出来了。
等他们走后,老张对着大家说道:“我没说错吧,小朱同志跟一民站在一起才般配嘛!”
“可惜老孙没来,艺红这姑娘是不错,可是跟小朱同志比起来,那可就差得远了。”老李笑着说道。
回到家里,杨秀云和刘福庆已经给朱霖准备了一些回去的带的土特产,自家的粉条和买的香油。
“这些东西不是多好,可千万别嫌弃!”杨秀云说道。
“阿姨,您说哪里的话,这都是好东西,这香油盖子不打开,就能闻见香味儿!”朱霖夸赞道。
刘福庆高兴地点头说道:“那就好,那就好!”
隔天,朱霖拿着行李正式出发,刘家人全体出动,将朱霖送到了火车站。
临走之时,杨秀云拉着朱霖的手说道:“好孩子,回去问你爹娘好,要是一民欺负你,你就写信回来,我替你教训他。”
“阿姨,您不用担心,刘老师不会欺负我的!”朱霖笑着摆了摆手,走上了火车。
“到了燕京就拍电报报平安!”刘一民说道。
“知道了,刘老师!叔叔阿姨,大哥大嫂,再见!”
火车伴随着“呜咽”的汽笛声离开了车站,直到看不到火车的尾巴,杨秀云和刘福庆才依依不舍地将目光移到刘一民身上。
“走,回家吧,霖霖这孩子,我是真喜欢!”
刘一民笑嘻嘻地说道:“我也喜欢!”
杨秀云愣了愣,拍打了一下刘一民的肩膀,笑骂道:“你这孩子,没羞没臊的!”
刘福庆爽朗地笑了几声,喊着大家回家过年。
朱霖走后,李兰勇和田庆平两个人就缠上了刘一民,李兰勇想让大队富起来的愿望跟田庆平这个公社干部不谋而合。
两个人都想着做点事情,李兰勇在燕京学习,又听了刘一民的意见,有了初步的想法,但是觉得又不成熟。
跟李大山聊了聊,李大山觉得他瞎折腾,让他先把自己的婚事操心操心,其它的事情,等他当了支书再说吧!
三个人沿着麦积大队行走,刘一民说道:“看起来政策是活了,但是咱们农村的任务还是得先完成国家的粮食统购任务。”
粮食统购统销,每个县都有征购标准的。
“那是当然!”李兰勇说道。
“如果能够满足粮食征收任务,另外确保大家都有口粮,就可以多种点经济作物,比如棉花,这东西挣钱!”
豫省这么多的绵厂,一旦棉布的统购统销取消,对棉花的需求量将会大大增加。
统购粮价格低,种棉花无疑是更划算。
田庆平算了算统购任务,摇了摇头:“棉花是挣钱,但是种的少也不顶用!”
“那至少能多少卖点钱!”李兰勇却觉得能多赚点是点。
“其余挣钱的方法,我在燕京给你说过了,就是建造一些厂子!建筑材料、种瓜子,炒瓜子,一些简单的零食和日用品,都
第278章 麦积大队致富之路-->>(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