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啊,应该是燕大校报的人简单的记录了一下,不知道《光明报》的记者怎么知道了,给报道了出来!”刘一民无奈地说道。
讲课的内容,李玉如回到家的时候就有跟曹禹提,但李玉如毕竟不是文学专业的人,讲的也很有限。
有限到大概只跟曹禹讲了当时是多么的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掌声雷同,甚至还引用了戏词。
不过这报道就讲的很清楚了,甚至引用了许多刘一民在现场的话儿!
“这份报道还算中立,但是围绕着报道,有不少的言语。不少人觉得你在胡说八道,文坛内外都有不少的议论!”
“我觉得我讲的挺委婉的啊!”
曹禹被气笑了,用手猛地点了点桌子说道:“你差点把未来文艺界要出汉奸这句话给说出来了!”
“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刘一民说道。
“你还挺振振有词的!”曹禹说道。
“老师,解放前,多少人思想西化,您又不是不知道,当然有好有坏。我也是提出了一点自己的见解”
“好了别说了,上面看到了这篇报道,非常感兴趣,通过文化部想让你做一个课题,关于中西方文化交流之后,对我国影响的课题。
这件事情是直接通过文化部,不通过燕大,所以啊,注意保密!”
曹禹看着刘一民无辜的眼神,笑着说道,刚才他就是给刘一民开个玩笑。
“课题经费呢不多,总共就两千块钱。”
“老师,你什么时候也学会这一套了,我胆小,可别吓我!”刘一民笑着说道。
“哈哈哈,让你以后说话啊,注点意!”曹禹将一封信递给了刘一民:“这个课题作为文化部的专项课题。课题经费不多,但你知道部里面是什么意思!”
这经费其实相当于刘一民的稿费!
一般研究课题,都是以专项课题小组进行的,花费的资金两千块钱肯定拿不下来!
另外这个经费的使用和审批也是有严格的限制的,后世有不少专家教授因为课题经费的事情进去。
让刘一民写这个,就是让他把自己讲的内容,成体系化梳理一遍交给上面。
曹禹问道:“你什么时候能够完成!”
“我打算写的详实一点!”
“那不就是写的慢嘛!”曹禹挑明道!
刘一民嘿嘿一笑,他就是这个意思。
文化侵略一直是一个研究课题,等我们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被入侵的很严重了。
例如西方用资本和影视,来污名化“同志”一词,诸如此类的还有“小姐、三八”等词语。
后来,我们国内的影视、甚至是军旅影视都很少用“同志”一词。
刘一民接过文化部的这个任务,至于两千块钱经费,审批下来的时候,刘一民估计已经写完了。
报纸上的一些杂乱的声音,刘一民狠狠地回击了一遍。一些被刘一民回击过的人,看着他们的惨状。
【谢宝庆啊,谢宝庆,你说你惹刘一民干嘛!】
燕京,老天桥的一角,八一电影厂正在拍摄《狼烟北平》。《狼烟北平》这部剧的开始就是在夏秋之际,这天气正好适合拍,演员穿着厚衣服也不觉得热。
场景此时也好找,根本不需要另外搭场景。找到之后,稍微整理一下,就能拍了。
李俊和卫廉两个人正在跟演员讲戏,刘一民和朱霖骑着自行车走了过去。
远远地随着剧组人员招手,自行车停到了一旁。
在拍电视剧的时候,并没有把周边给围起来,有不少的燕京居民正在旁边像是看杂耍一样,看的津津有味。
甚至不远处的房檐上还有小孩子趴着看,时不时地冲着这边吹个口哨,或者看到演员的表演,乐得嘿嘿直笑。
“一民,你来了!”李俊将目光看向朱霖,认真地打量了几眼,指着朱霖大声地说道:“周筠嘛!”
“李导,这是朱霖同志!”刘一民笑着说道。
李俊笑着说道:“要不是见到真人,都不知道周筠同志其实比电影里面更漂亮,也不知道周筠同
第268章 文化部专项课题-->>(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